第二十二章:端阳
四、各端各碗
机械厂有一个食堂,一年前刚修好的。
说是食堂,其实是按礼堂修的。按规定,厂里是不准修建礼堂的,但那些年的会议、活动实在是太多,开一个会呀,举办一个活动呀,没有一个合适的场所,诸多不便。基层的领导都擅长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厂里就以修职工食堂的名义修建了这个食堂礼堂兼用的场所。食堂平日里摆了十几张桌子,供职工吃饭时用。空出的另外一半,摆了两张乒乓球桌,职工空闲时可以打乒乓球,偶尔有人在这里围成一个圈打排球。开会或有活动时,这些桌子都可挪到一边,供开会或活动使用。
端阳那天午饭时,李轼说到食堂去吃饭,看看这单位的伙食咋样。那时单位食堂往往也有政府的计划内东西供应或议价东西供应。所以职工买饭菜票时,只用交粮票,不用交油票的。王有才率先响应说:
“要得,老子也没去过,说不定今天食堂还有荤菜卖。这食堂还是那年我们帮着干活路修起来的,修好就没有去看过。”
“走,看看去。”张山率先响应。
一行六七人到食堂后,李轼立刻感到有点不自在,他们进门时,厂里的职工看见他们,有的立刻避让一下,让他们进,有的止步不前,冷眼打量他们。他们进去后,背后还传来小声的议论:
“这帮叫化子从哪里钻出来的?”
“是工地上的一帮民工。”
“门卫干啥去了,咋让这些人混进来。”
“……”
“……”
李轼感到后背冷嗖嗖的一阵凉,迅速看了一眼自己和同伴的身上衣服。心想糟了,刚才忘了自己一行人的穿着,又都端着一个饭碗,外表真跟大街上的叫化子没啥两样。他想来得不是时候也不是地方,正想着是不是悄悄退出时,走在前头的王有才却扯着嗓门叫开:
“哟荷,这食堂不小嘛!”
听着这一声吼,原来在各个窗口排队打饭的人,都转过头来看着他们一行人了,把目光停留在王有才那个光头上。李轼全身更不自在,心想这王有才咋还故意张扬,唯恐别人没有注意到他。现在要想悄悄走都不行了,于是故意大声对杨建国说:
“建国,排队的人这样多,等的时间太长,我们走吧。”
“走啥走?来都来了,我们也照样排队就行。你没看见那牌子上有鱼香肉丝吗?”
杨建国明白李轼是啥意思,但他不以为然,不偷不抢,拿钱买饭,有啥不行。再说,也不能为了买饭换身衣服来,而且工地上除了宗陵,没有人是穿一身带一身的。
李轼这时已经没有心情买荤菜,他后悔把大伙鼓动来,心里想明摆着他们是一群不受欢迎的人,一份荤菜吃不吃无所谓的事,何必来当讨人嫌。所以他又拽了一下杨建国的衣服,意思是赶快走吧。王有才已经看到他的动作,也猜出他是想让大伙离开,又来了一嗓子:
“小李,跟老子这是你把兄弟伙招呼来的,你咋个倒先打退堂鼓。走,排队去。”
王有才一边说一边晃着肩膀到一个窗口前排队。其实王有才一进食堂门,就看清了职工们对他们这几个人的厌恶和瞧不起,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的心态,在他的心目中,他不觉得这些正式职工比他强,他的逻辑简单,哪个瞧不起他,他就更瞧不起哪个。而且他也看出李轼那种忐忑不安的神情,他想这李轼真是一个童子鸡,没见过阵仗,得让他见识一下。正是这种心态,使他进门后就气宇轩昂地吼了一声。
李轼一看,不好意思离开,只好随着大家排队。他们一排队,这一队后面就没有人再接着排。很明显是嫌他们一身脏兮兮的,人家不愿意跟在他们后面。不仅如此,在他们之前的有几个人,干脆换到另一个窗口排队去,离开前还对他们投来冷冷的一眼,脸上是不屑的表情。很快前面的三四个职工买完饭走了,轮到了排在前面的王有才,王有才把大碗往窗口里一伸,高声喊:
“来一个鱼香肉丝、一个咸菜、半斤米饭。”
王有才等了一会儿没有动静,低头往窗口里一看,又喊一声:
“喂!没听见啊,人上哪里去了。”
“喊啥喊!我们是职工食堂,不对外营业,不是本厂职工不卖!”伴随着人声,还传来饭勺敲击盆子的“当当”声音。又传来低声的话语:“哪里跑来的一群烂仗。”
原来那位食堂的大娘正拿着勺子倨傲地敲着饭盆。王有才一看气贯脑眉心,吼起来:
“职工食堂咋啦!原来说过我们可以来买饭的,凭啥就不卖给老子!”
“你是哪个的老子,你个烂仗!敢跟老娘充老子。老娘当老子的时候,你个嫩苔苔还没有长出来!老娘的幺儿站起都比你龟儿高一头,你跟老娘等着,老娘要出来看看你这个私娃子的烂仗样!”
李轼心想糟了,都怪自己多嘴把大家招呼来,对杨建国悄声说:“这下子麻烦,俗话说男不和女斗,这王有才惹上了一个泼辣婆娘,难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