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端阳
三、端阳记忆
第二天下午,工地上没啥活路。李轼拽着杨建国去游泳。
这个季节,正是涨端阳水的时候,江水已经不再澄清,江水开始浑浊。这时河道中间的江流湍急,明显高出江边水面,江心的树木不是像枯水时顺着江水流,而是被激流冲得左旋右旋,转着圈走,有时后面的撞上前面的,还在水面上翘起来。
坐在江边,看着那汹涌湍急的江水,李轼跟杨建国摆起昨天同老黄牛一起上街,碰见李玉芳的事。
“李老师说按政策的话,老黄牛是不在下放范围内的。可惜老黄牛不懂政策,又被领导给耍了。”
“懂政策有屁用!她懂政策,咋还成了右派?我听黄皮说那时正是全国三年困难时期,精简的职工上千万,有的下乡谋生,有的没有下,在城里闲呆着。还有城里的居民也有下去的。跟老子现如今的知青下乡又是成千上万的人,哪家没有去的?还说啥子倒霉不倒霉,都一样了。”杨建国用鹅卵石块打着水漂,漫不经心地说。
“建国说得对。小老百姓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只能随波逐流,不幸是难免的。”躺在沙地上的钟益生说。
“李兄,我们觉得老黄牛可怜,老黄牛自己可不这样想。王有才说他现在已经买不起酒喝,有时他老爹请老黄牛喝酒,老黄牛喝多了时就说,我这辈子可以啰,出过国,上过战场,还活着回来。在我老家有些人一辈子就没有出过远门。我有老婆有儿子,在我老家好多人还讨不起老婆啰。”杨建国这样说,不仅是因为听王有才摆过,还因为看到过他下乡那个生产队里穷的人家还不少。
杨建国停止了打水漂,湍急的洪水不像平静的水面,它不容许石块在波峰间随意穿行,石块一接近它就沉没。
方二从沙地上坐起来,指着远处说:“别总扯你们工地上的事,你们看那河湾上有一群野鸭子在嬉水觅食。我们大家从几个方面慢慢围过去,看能不能抓到一只。”
大家一看,果然有一群野鸭子在河湾里找吃的,上中坝是野鸭子栖息的地方,经常能看见,但没听说抓到过。所以大家都躺着不动,方二叫杨建国,杨建国不睬他,方二又叫钟益生,钟益生也不睬他,其他人也没有响应方二的提议。
方二一看没人响应,心想话都说出去了,跟老子不能偃旗息鼓,就一个人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果不其然,他人还没到,野鸭子早飞走,落在更远的河湾,断续觅食。方二不死心,又想从沙地上爬过去,结果离着比上次还远的地方,野鸭子又飞走。方二怏怏而归。
“方二,你没有见过端阳划船抢鸭子啊。那还是家养的鸭子,那样多的船,那样多的人围着抢,都很难抢到。凭你一个人就想空手抓野鸭子,你真敢想。”吴能打趣方二。
李轼说,那抢鸭子,其实到后来不是抢到的,人山人海一起吆喝,四面八方敲锣打鼓,把那可怜的鸭子吓得晕头转向,才抓住的。就像******那会儿消灭麻雀一样,搞人海战术,东边一拨人,西边一拨人,南边一拨人,北边一拨人,有锣的敲锣,没锣的敲脸盆。麻雀飞到那边,那边锣声响起,麻雀飞到这边,这边锣声响起,麻雀刚停树上,树下锣声响起,麻雀落在瓦上,房下锣声响起,只要它一停下,锣声就响起。到处都是“当、当、当”的响声,麻雀不晓得该往哪里飞,飞着飞着,一个跟斗就栽下来了。完全是被消灭麻雀的人民战争吓破了胆……
不等李轼说完,大家都笑得前仰后翻的。少年时代,他们都积极响应号召,认认真真地参与过消灭麻雀的活动。钟益生说,他眼睛特别尖,只要发现了麻雀,麻雀休想从他弹弓下逃生。他那弹无虚发的本事就是弹麻雀练出来的,所以初中时被推荐到业余体校射击班。方二差点眼泪都笑出来,说他在小学时曾经被评为消灭麻雀的标兵,长大后才晓得麻雀不属于“四害”。
明天就是端阳,大家自然又摆起端阳的事。
杨建国记得原来过端阳是很好耍的。他尤其喜欢在大街上看耍蛇。
大街上有耍蛇卖药的。耍蛇的人裸着上身,脖子上、手上、腿上全身上下缠满了蛇,大的蛇很粗,比罗汉甘蔗还粗,在脖子上缠了三四圈,张着血盆大口。小的蛇很细,像豇豆一样细,耍蛇的人抓一把就往自己脑壳上放,只见那些细细的蛇在他的头顶上盘旋蠕动。耍蛇的人一边展示,一边吆喝,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拦断了半条街。
杨建国这些小娃儿喜欢从人群中挤到前面去看,看那耍蛇的人如何把张着嘴的蛇头往自己嘴里放,而面不改色。忽然间,他把蛇头从自己嘴里取出,往凑在前面的小娃儿脸前一送,吓得小娃儿“哇哇”大叫,一面叫一面拼命往后缩。就在围观者惊讶之际,他突然把张着嘴的蛇,往同伴的手臂上一放,那蛇立刻狠狠地咬了一口。“啊呀”顿时一片更大的惊讶声响起来。围观的人们都看见,那同伴的手臂立马红肿起来,随即又由红变青,又青变乌。四周一片寂静,能听见那毒蛇吞吐信子的“咝咝”声,大家都亲眼看见了这条毒蛇是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