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汉朝的故事> 第八章 破釜沉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破釜沉舟(1 / 2)

【原文】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王歇,大破之。歇保巨鹿城,秦将王离围之。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

【译文】章邯已经击杀项梁,以为楚地的兵马不足为忧,于是渡过黄河向北攻击赵王歇,大破之。赵歇退守巨鹿城,秦军将领王离、涉间围困了巨鹿。赵国多次请求救兵,楚怀王才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北进援救赵国。

【分析】第七章说到,出国在项梁死后,在彭城附近战略防守,防止章邯进攻。等了半天,章邯居然放了楚国鸽子,认为楚国的兵马不过如此,于是陪着赵王歇玩起战争游戏了。赵国不堪一击,退守巨鹿城,遣使向楚国求救。唇亡齿寒,于是楚怀王派遣宋义、项羽和范增率兵救援。

【史记·项羽本纪】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译文】诸位别将都属意于宋义,尊称他为卿子冠军。楚**队行进到了安阳,原地驻扎了四十六日而不前进。项羽说:我听闻秦国的军队把赵王包围在巨鹿,应该快速率领兵士渡过黄河,楚军攻击其外面,赵军攻打其内部,一定能够击破秦军。宋义说:不是这样的!宁可拍打牛身上的牛虻,不可以捏死牛身上的虮虱。现在秦军攻打赵国,如果秦军战胜的话,兵卒就会疲倦,我军趁着他疲惫的时候消灭它;如果秦军不能战胜,则我们率领兵马鼓噪向西面进军,一定能够拿下秦过。因此,不如先让秦国与赵国大战。被坚执锐,宋义不如将军;坐下来运筹帷幄,将军就不如宋义了。

【分析】

本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因为《汉书·高祖本纪》没有“破釜沉舟”一节,因此插入本段,使得故事情节连续。

宋义因为神一般的预测了项梁战死的结局,得到了楚国的下级军官(别将)的信任,被尊为“卿子将军”,成为楚军新的统帅(上将军),带领楚军援救赵国。大军行到安阳,原地驻扎46天。到底是害怕秦国的虎狼之师,还是另有打算?

宋义的想法是让秦国和赵国拼命作战,楚国的军队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无论胜败与否,楚国都是最大的赢家,甚至可以同时兼并秦国和出国,成为天下的霸主甚至一统天下。此人见识深远,很有野心,是一个十足的谋略家以及野心家。

【评析】宋义的做法,明显是学习了魏国的前辈晋鄙,晋鄙因为救赵的时候畏缩不前,结果被“窃符救赵”的信陵君斩杀;类似的,宋义因为救赵的时候畏缩不前,结果被“破釜沉舟”的项羽斩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鉴,后车之覆;两段史料真是惊人的相似:

(1)宋义vs晋鄙,都是热爱本国的带兵将领,希望可以隔岸观火、浑水摸鱼,为祖国争取最大的战争利益,结果都被本国的英雄斩杀。

(2)楚国VS晋国,都是秦国攻打赵国的战争形势下啊,六国联盟派兵救援赵国。

(3)楚霸王vs信陵君,都是“义薄云天,心怀天下”的盖世英雄,都能“急人于危难”,都是不顾一切抗击暴秦的斗士,都没有得到好的下场。

【原文】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译文】宋义于是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当宰相,亲自送行到无盐县,和地位显赫的人们一起饮酒聚会。项羽早晨去朝见上将军宋义,立即在其中军帐之中斩下了宋义的脑袋,出来名令军中,他说:宋义与齐国阴谋颠覆楚国,楚王暗中命令我项羽诛杀他。此时,诸位将皆军都害怕而且服从项羽,不敢支支吾吾的议论,大家都说:首先拥立楚怀王的人,就是将军的家族也。于是,诸将一起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使人追赶上宋义的儿子,一直追到了齐国,诛杀了他。派遣桓楚向楚怀王报告军命。怀王随机册立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即英布)、蒲将军(吴芮)都归属了项羽。

【分析】项羽得知宋义派遣儿子到齐国作宰相,于是杜撰了“宋义与齐谋反楚”的政治阴谋,处死了宋义,得到了楚**队的实际指挥权,震慑了属意于宋义的军队势力,使得军队的思想高度统一到以项羽为核心。军心一致,为消灭秦军提供了思想保证。

【评析】从项羽斩杀宋义的事件看,即使有范增出谋划策的嫌疑,我们也能知道项羽的为人处世风格。他对于威胁到自己的势力和力量,绝对下手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