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清帮> 第一章 五祖下山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五祖下山15(2 / 2)

速划来一艘小船,船上一名梢公大声叫道:‘快上船来!’危急之下,五祖也不待多想,纵身上了小船。船舷左右各有两名水手,待得五祖一跃上船,便即调转船头,操桨急划,片刻之间,便已离岸十数丈远。岸上清兵纷纷弯弓搭箭,向小船射去,但那四名水手膂力奇大,未等箭矢射到,便即划到了江心,纵使弓弦强劲,羽箭锋锐,那也决计射不到如此远处。

“蔡德忠等人见官兵在岸上暴跳如雷,大声喝骂,却又奈何自己不得,不禁舒了一口长气。目下既已脱险,便向艄公水手等抱拳相谢,艄公大手一挥,说道举手之劳,不必称谢,跟着便询问起蔡德忠等人姓名来历。

“蔡德忠全不隐瞒,将五人如何助清廷打败西鲁叛军;如何遭奸臣贼子陷害,被皇帝下令诛除剿杀;又如何从密道当中脱得身来,潜逃于此一一说了。艄公等人听了,无不怫然而怒,说道鞑子皇帝背惠食言,过河拆桥,君主如斯,百姓焉有好日子过?

“蔡德忠见艄公水手等五人慷慨激烈,大声斥骂满洲鞑子背信弃义,残虐不仁之行径,不禁心头甚喜,以为遇到了同道中人。问起艄公水手的姓名来,艄公便将四人一一引见了,说起自己叫作吴天成,其余四人分别叫作洪太岁、李式地、桃必达、林永超。五人自幼结为兄弟,后来在江中靠渡舟打渔过活,这日正在江心处饮酒烹食,忽闻岸上纷乱嘈杂,喧声不止,举目望去,见有五人从树林中仓皇出逃,被一众鞑子官兵追赶。吴天成等人自来最是痛恨满洲鞑子,见到有人受鞑子官兵迫害,如何能不救?于是鼓帆扳桨,疾划而至,将蔡德忠等人救上船来。

“蔡德忠等人听了,自又是一番庆幸,倘若遇到寻常艄公,今日不免丧命于满洲鞑子之手。

“这一晚,五祖与吴天成等人相谈甚欢,共诉衷肠,并结拜为金兰之交,自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后来会中兄弟便尊吴天成等人为后五祖。

“次日一早,五祖辞别吴天成等人,向南而去,行至漳浦县时,路遇卖卜为生的陈近南先生。五祖之前曾与陈先生有过一面之缘,而今重又遇到,便在陈家住下了。这几人常常到陈家附近的一处凉亭里商议揭竿起义、反清逐虏之大举,并给那凉亭取了个名字,叫作‘红花亭’。自此以后,凡会中兄弟所集聚之会堂,便都称作是红花亭了。

“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那天,五祖和陈近南先生以红花亭为盟誓之所,创立洪门,广招天下间汉人志士,共谋反清大业。蔡德忠等人便是洪门五祖,而陈近南先生则为军师。不久之后,吴天佑等人以及后五祖吴天成等人前来投奔,半月之间,更有数百人加入洪门。

“大伙儿于八月廿日举兵起事,起先于浙江永嘉五凤山高举义旗,大败清兵。但没过多久,朝廷便派大军来袭,众人抵挡不住,节节败走,又即退入到福建境内。

“回到漳浦县高溪庙时,陈近南先生道:‘现下时机尚未成熟,若要大举进攻,只怕力有不逮,莫如将众兄弟分散各省,隐姓埋名,广结党众,养精蓄锐,以期未来有成。’众人闻言,均觉有理,便都点头赞同。

“于是陈近南先生又设‘天地会’,制定五色令旗,以及春典、茶阵、口白等等联络暗号,隐蔽江湖,结交朋友,待得时机成熟,再谋大举。

“所谓天地会,乃是取拜天为父,拜地为母之意,志为反清复明。会中兄弟对内称洪门,对外则称天地会,入会者亲如兄弟;未入会者,父子亦如秦越。众人分别之时,作诗一首,以作将来相认之证: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然人知。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其中洪英二字,指得便是自家兄弟。

杨允插口道:“爹爹,孩儿今日听你在许伯伯门前说道自己是‘光棍’,那又是甚么意思?”

杨广昭道:“‘光棍’乃是帮会中兄弟自称,天地会中更有许多隐语暗号,你将来入了会,自然便会知晓。百余年间,天地会发展愈盛,势头已遍及大江南北,你许伯伯和我也是为了反清复明的大业,才入了天地会。”

杨允沉吟半晌,忽地问道:“至于符勇那人,后来怎样了?”杨广昭微微一笑,道:“此人虽非林泉叛徒,但也害得百余名师兄弟丧命,他后来是死是生,谁也不在意了。如今天地会中并无四、七之说,便是缘由于此。”说到这里,望了一眼窗外,见天方露白,晨光初现,不禁吓了一跳,这才知自己讲了整整一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