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财务分析> 二、比率分析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比率分析法(1 / 2)

(一)什么是比率分析法

比率是用倍数或比例表示的分数式。比率分析法就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财务指标(数据)客观存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计算出它们之间的比率,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从中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比率是根据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两个财务指标(数据)计算得到的,它可以看做是两个财务指标(数据)比较的结果。因此,比率分析法也可以看做比较分析法的一种特例。

(二)比率的种类

比率,根据其用来计算的两个财务指标(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相关比率。

相关比率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但性质不同的财务指标(数据)的比较。例如,净利润额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称作净资产收益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称作流动比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称作应收账款周转率。财务比率主要表现为相关比率,财务分析中的比率分析法,一般也是指相关比率的分析。

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但性质不同的财务指标(数据)的比较,如果比值为复名数,也可以称为强度比率。例如,产品总量与生产工人平均人数的比率,即每一生产工人平均完成的产量,称作工人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或增加值)与生产设备平均台数的比率,即单台生产设备平均完成的产值(或增加值),称作设备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设备生产率等财务比率,也称为强度比率。

2.构成比率。

构成比率也称为结构比率,它是局部数量与整体总数量之比,即局部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例如,在总收入中,各种商品销售收入所占的比重,在总成本中,各个成本项目所占的比重等都属于构成比率。运用构成比率来分析整体中各个部分的关系,也可以单独作为一种方法,称作结构分析法。

[案例1―3]营业收入构成比率分析

3.动态比率。

动态比率是连续期同一指标的实际数据之比,也就是时间数列之比。例如,前面计算的FM公司2006年至2010年营业收入的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就是一种动态比率。

运用动态比率来分析经济事物的发展趋势和预测其发展前景,也可以单独作为一种方法,称作动态分析法。

4.相对比率。

相对比率是某一指标的实际数据与该指标比较标准(计划数据或前期实际数据等)之比。当实际数据与计划数据比较时,该比率就是计划完成率(完成程度);用实际数据与计划数据之差与计划数据比较时,该比率就是较计划的增长率(降低率)。

(三)比率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计算比率。

比率从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有倍数、百分比(百分率)和千分比(千分率)等。大多数相关比率、结构比率、相对比率、动态比率等是用百分比表示的,数值较小的比率可以用千分比表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常用倍数表示,也可以用百分比表示。有时,一个指标(比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区分它所包含的期间。例如,利息与本金之比称为利息率,用百分比表示的利息率,一般是指年利率;用千分比表示的利息率,一般是指月利率;用万分比表示的利息率,一般是指日利率。当某一比率要求以百分比来表示,或者说这一比率习惯上是用百分比表示时,在计算比率的公式中,要有乘上100%的内容,以与可以用倍数等形式表示的比率加以区别。

比率分析法是比较法的特例。因此,在计算比率时,也要注意用来计算比率的两个数据的可比性,以正确计算比率。

如果两个数据都是时期指标,则两个数据应来自同一会计期间。例如,营业收入利润率中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就应当是同一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总额和营业利润总额,不能一个是年度的营业收入总额,另一个是季度的营业利润总额。

如果两个数据一个是时期指标,一个是时点指标,则时点指标要计算出该时期的平均数。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中的营业收入净额是一个会计年度的数据,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就应当计算该会计年度的全年平均数。也就是说,应收账款全年平均余额,应根据年度内每月月初和月末应收账款余额之和,除以24(12个月的月初和月末共有24个数据)来求得。但是,对于企业外部的财务分析工作者来说,有时不容易或者不可能获得该企业每月应收账款余额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如本章第一节 所列的公式那样,用年初和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之和,除以2来求得。采用这种计算方法,如果该会计年度内各月的应收账款余额波动不大,其计算结果较为准确;如果应收账款余额波动较大,则计算结果与按全年各月平均计算结果的差距会比较大,在计算和分析时都应注意这个问题。

如果两个数据一个是时期指标,一个是时点指标,为了便于比较,利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