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财务分析> (三)几种常用的比较方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几种常用的比较方法(1 / 2)

比较分析法是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的基础。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中的各种指标,都要通过比较才能说明问题。要比较就要有一个比较标准,标准也就是用于比较的基础或者参照物。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分析期(评价的某一会计期间)的实际数据(财务指标),也就是财务会计报告以及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其他各种核算资料。实际数据以什么为标准进行比较呢?由于财务分析和分析比较的目的不同,比较的标准主要有三种:一是计划(预算)数据;二是前期实际数据或连续期实际数据;三是行业平均数据和同行业先进企业的数据。

根据比较标准的区别,采用比较分析法,常用(基本)的比较方法有:分析期实际数据与同期计划(预算)数据比较;分析期实际数据与前期或连续期实际数据比较;分析期实际数据与行业平均数据和先进企业数据比较等。

1.分析期实际数据与计划(预算)数据比较。

分析期实际数据与计划(预算)数据进行对比,是基本的比较方法。这种比较方法可以找出实际数据与计划(预算)数据之间的差异,查明分析期财务指标的计划(预算)完成程度。在具体比较时,应当计算出以下三个指标:

(1)实际脱离计划(预算)的差异,即实际较计划(预算)增减的数额。其计算公式为:

实际较计划增减的数额=分析期实际数据―分析期计划(预算)数据

(2)实际脱离计划(预算)的差异率,即实际较计划(预算)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在这里,计划(预算)数据是比较的标准,其计算公式为:

实际较计划增减的百分比=×100%

(3)完成计划(预算)的程度,也称为计划(预算)完成率或者完成计划(预算)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完成计划的百分比=×100%

上述三个指标,实际脱离计划(预算)的差异额和差异率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一般来说,当差异额和差异率为负数时,说明实际数据小于计划数据,计划未能完成。计划完成率则只可能为正数,不能是负数。当计划数据为正数,实际数据为负数时,不宜计算计划完成率,或者说计划完成率为负数时,这一指标没有实际经济意义。

例如,某企业计划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实际不仅没有完成利润计划,反而亏损20万元。这时可以计算出:实际利润脱离计划利润的差异额为-120万元(-20-100),即实际利润比计划利润减少120万元;实际利润脱离计划利润的差异率为-20%(-20÷100×100%),即实际利润比计划利润减少20%。但是,不能计算出利润计划完成率为-20%(-20÷100×100%)。

当实际数据和计划(预算)数据表现为百分数时,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一般不再区分为差异额和差异率,也不计算计划完成率指标。

例如,某企业计划净资产收益率为20%,实际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2%。采用比较分析法,只比较出差异为2%(22%―20%),称为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实际比计划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将实际数据与计划(预算)数据进行比较,通常应编制出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表。这一分析表应当包括分析项目,该项目的实际数据和计划数据,以及差异额、差异率和完成率等指标。

[案例1―1]利润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2.分析期实际数据与前期或连续期的实际数据比较。

这里的“前期”,可以是上月、上季、上年或者上年同期,广义的前期还可以包括本企业该数据的历史最好水平的时期。将分析期实际数据与前期(上月、上季、上年或上年同期)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情况。在计划资料不全或计划的质量不高时,这种比较尤为重要。这种比较是同类指标的动态对比,也可以叫做动态分析法。在比较时,应当计算出分析期实际数据较前期实际增减的数额、分析期实际数据较前期增减的百分比、分析期实际数据为前期实际数据的百分比等三个指标,并加以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分析期实际数据较前期实际增减的数额=分析期实际数据―前期实际数据

分析期实际较前期增减的百分比=×100%

分析期实际为前期实际的百分比=×100%

分析期的实际数据还可以与连续期的实际数据进行比较,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动态。这种分析方法,也属于同类指标的动态对比,可以称之为动态分析法。同时,这种对比方法还可以用于预测企业未来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发展趋势。这种分析发展动态和预测发展趋势的方法,有时也叫做趋势分析法。采用这种分析方法的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定基比较,二是环比。

定基比较是将各分析期的实际数据与固定基期(基年)的实际数据比较。采用定基比较,同样应当计算出差异额、差异率和分析期实际数据为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