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定要本土化。于是我们找到了这个机会。像卡帝乐鳄鱼、邦尼威登、意大利老船长等等这些国际品牌,现在都是由我们控股,在中国市场制造销售。现在我们在恒隆广场、锦江迪生都有杉杉自己制造的国际品牌,这是我多少年的一个梦想。我现在非常满足。
袁 鸣:我很感动,我觉得郑总真是一个特别有民族情怀的企业家。但是我还是有几个问题,第一,您刚刚所说的这些国际牌子,您很得意是杉杉的品牌,可是随便问一个消费者,谁知道这是您杉杉的,听起来还是个洋名字,还是外国品牌。第二,您说上海的恒隆、美美没有中国的牌子,但我想其实中国服装更大的市场不是在上海、北京,也许是中国更广大的内陆。那您作为一个实实在在要对上市公司、股民负责的企业家,您不觉得您的选择,其实是对股东有点不负责任吗?
郑永刚:我们引进这些国际品牌,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运作,让中国人自己学会做国际品牌。那个时候中国的品牌实际上也就自然地可以走向国际了。这个坎儿是绕不过去的。但是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包括我们一些很高层的领导也说,你做别人的牌子干吗?你为什么要做别人的宝马、别人的奔驰?不然。你必须要做奔驰、做宝马,只有宝马、奔驰本土化了,中国的品牌将来才能够达到它的水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服装必须要走这条路。实质上人才团队是决定将来中国有没有世界品牌的关键。
郑永刚:过去我们是给人做品牌,现在不是了,现在我们站起来了。我们有强大的中国经济、中国市场作为后盾,其实我们和世界品牌的谈判都是非常平等的。通常由我们控股它,然后它把品牌作为投资,我们把市场作为投资,大家再按一定的比例出钱,比如1000万美金它出300万元,我出700万元。按照这样一个合资企业的模式来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说品牌是它的,市场是我的,设计是它的,低成本的制造是我的,然后再在全球寻求供应。每一个品牌我们都是这样做的,成功概率非常高。
多品牌的布局策略
许思涛:郑总,那杉杉的品牌能做成真正的国际品牌吗?您觉得会不会有一天,比如像袁小姐这样比较时尚的人,每天都跑到连卡佛去看杉杉是不是在打折,就要买杉杉,会有这一天吗?(曹启泰:我想必须要请郑总特别说明一个概念。过去对大家而言,杉杉西服是一个品牌。而事实上现在的杉杉集团底下的服装这一块,里面包含22个品牌,杉杉只是其中一个。事实上您前面谈的是整个品牌的国际化,而不是单指杉杉。)
郑永刚:是这样的。对于许先生的问题,我想可以这么回答,袁鸣小姐肯定是我的客户,但她肯定不是杉杉品牌的客户。袁鸣肯定不会穿杉杉这个品牌,但是她会穿我的公鸡。(曹启泰:什么?)Le coq sportif,大公鸡,一种休闲服品牌。她可能还会喜欢万星威、卡拉威的女士装。(袁鸣:对。)也就是说,我需要多品牌来服务于多层次的消费者,服务于个性化的消费者。
曹启泰:我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对于刚才提到的服装品牌如何国际化,我想到了您之前说的奔驰、宝马,好比国产的宝马车就会在它的名字前另外加一个名称,像华晨宝马。我的意思是公鸡可不可以叫做杉杉公鸡?
许思涛:确实有这么一种现象,在亚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宝马比奥迪要贵,但是在中国,一般人更喜欢奥迪,因为他就觉得宝马有这个国产的因素,就把宝马稍微看轻了一点。(袁鸣:所以他不叫杉杉公鸡,他直接叫大公鸡。)
郑永刚:其实这是一个观念上的差异。很多人都想表现自己,比如说我跟谁合资的,像卡拉威品牌,就取名杉杉卡拉威。我就不希望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原汁原味的,我只是在投资、经营、制造这方面,它原来的品牌文化、技术理念,我觉得还是要走它独特的品牌的路线。
王新元:对杉杉品牌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我想打个比喻看看是否恰当。杉杉以前的角色,是像足球比赛场上的一个球星。杉杉现在考虑的问题,不再是当不当球星,而是它能组织多少场球赛。这完全是不同的概念。至于杉杉品牌以后是否还能成为球星,我是坚信不移的。至于这个球星是谁,它可以是各种层面的。
袁 鸣:您觉得谁穿杉杉合适?(王新元:我看杉杉的改造,应该是二三级城市的消费者可能会更喜欢杉杉。)可是杉杉为什么花了一千多万元请刘翔做代言?
王新元:正因为这样才需要刘翔做代言。您不会穿刘翔代言的品牌,因为它太大众化了,但是可能某个大家不太熟悉的音乐家或者画家代言,没准我们要穿。因为越大众的东西,越不能高档,越是奢侈品的东西,越是少数人穿。我认为杉杉品牌本身的大众化提升还有个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整个中国服装业的品牌的推广。包括现在郑总推出的,按我的说法就是能组织多少场比赛的这种多品牌战略,它的贡献可能比单单挣几亿元、几十亿元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