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5)(2 / 3)

都是苏宁来配置,根本不用一个品牌一个品牌地配,一名营业员完全可以卖好几个品牌,效率自然高。凡此种种,都在慢慢地整合,这个过程会比较慢,如果整合到位的话,中国的厂商关系达到像美国、日本那种合作程度,整个供应链都会得到优化,节约下来的大量成本费用,就会转变成利润。这同样是经营的问题。

回顾过去20年的历程,张近东将苏宁的持续增长归纳为两个原因: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创新。

创新是有心人的杰作,绝非无中生有。客观上讲,任何一家成功企业的历史,都是一部创新史。苏宁过去20年的发展史同样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创业初期,苏宁就大胆创新,经典案例有二:一是行业首创反季节打款;二是自营服务。

自从1997年率先连锁经营、2000年拉开二次创业序幕以来,苏宁各个体系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变应变,不断升华和升级。

在家电零售业,苏宁第一个提出3C概念。2001年,苏宁收购南京科技公司,开始在家电店中卖电脑,不久,又开始卖起手机。在家电商场里面卖电脑、卖手机,与原来家电店只卖家电相比,商品的品类一下子变得丰富起来,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站式购买的方便。

2002年年底,张近东去日本参观,发现日本的电器商品之丰富远高于国内,他敏锐地觉察到,3C产品在未来将变得非常重要。于是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要求筹建一种新的店面模式——3C旗舰店。

不久,为了引入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3C又变为3C+。“+”就是“家”,3C+就是3C之家;“+”也是“加”,在原先的3C经营模式上体现出“更专业、产品更丰富、环境更舒适、系统更先进、服务更全面、价格更实惠”的六大创新;“+”还是佳,代表苏宁永远追求做到更好更卓越,让消费者购物更舒适、方便、科学和满意。

今天,在苏宁的全国连锁版图上,我们看到,沿海地区的消费结构在不断调整,由原来的实用家电消费品,转向现在的娱乐3C产品。

庞大的内陆地区,家电的普及率到现在都还不高,沿海地区的家庭,每个房间装一台空调,电视至少客厅和卧室都要有一台。内陆地区很多家庭还没有空调,电视也是大部分家庭只有放在客厅里的一台。至于3C产品,内陆市场的消费潜力更是巨大。

中国的人均住房这么少,人们还在不断地买房子,还有那么多年轻人要结婚,也要买婚房。新房装修,无疑会推动家电销售的发展。而家电还有寿命周期,黑电类的、数码类的,产品技术更新快,在不断地调整,手机基本上一年换一部……

对创新型人才来说,以上种种,带给家电零售业的是无限的发展空间。

张近东曾告诫“1200工程”员工说:“创新并不神秘,变革并不困难,关键是要形成一种思维习惯: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比如我们参与研发的MIF(新型堵墙洞材料),是首次将MIF这种新型环保耐用材料引入空调服务行业中,此项技术推广应用使得空调黑洞易裂现象得到解决……自觉地观察我们自己每一天的工作、体验工作过程、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分析工作中的得失、判断工作方法的对错,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改进措施和实现途径,我们就会有创新的灵感、变革的源泉。好比一股股细水,最终汇聚成小溪,再流入江河,这就是最好的创新与变革。”

懂经营会创新的接班人,人们有理由相信和期待他们会在未来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走得更远。

提拔年轻干部

张近东曾经说:“大胆重用年轻人是苏宁近年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市场也用积极的反应对苏宁的高管年轻化进程给予了肯定,2010年7月,“70后”新生代集体走上苏宁高管舞台的公告发布的第二天,苏宁电器股价大涨4.21%。

2010年8月26日,苏宁发文特别嘉奖了两位大区总经理,他们分别是深圳大区的胡旭健和广州大区的顾伟。胡旭健1976年出生,顾伟1979年出生,他们也都是“70后”,而且同样不负众望,上任不久,就取得了非凡的销售业绩,受到苏宁电器集团通报嘉奖:

广州大区2010年1~7月销售完成率102%,同比增长41%,利润完成106%,同比增长300%,排名大区第一。

深圳大区2010年1~7月销售同比增长47%,利润同比增长221%,排名大区第二。

调研过程中,笔者了解到,胡旭健抓住科技苏宁和营销变革的契机,带领团队去香港学习国际化零售业的先进经验,并运用到本土实践中,实现人员绩效和老店内生增长双提升,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亿。

很多公司论资排辈,用人的导向强调年龄、经验、阅历。而在苏宁,却强调面向未来、注重潜力,强调对年轻干部的提拔和培养,因为人才绝对不是三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必须着眼长远,提前较长时间去储备和培养人才。

企业接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