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跌荡一百年(上)> 第33章 第二部·1924工商决裂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第二部·1924工商决裂 (1)(3 / 3)

即便是孙中山的国民党人,也主要活动于士绅、官吏、知识分子、军人乃至华侨之中。

真正把工人当成一股独立力量来倚重的是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1921年8月,就在组党成立的一个月后,中共在上海迅速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曾经参与领导“五四运动”的北京大学学生领袖张国焘出任主任。书记部设立五个分部,其中湖南分部主任为毛泽东,在法国参加过工人运动的李立三成为张国焘的得力助手。这个专门机关成立后,马上创办机关刊物《劳动周刊》,其宗旨是“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每期发行最多时为5 000份。同时,中共还在上海纺织工人最集中的沪西小沙渡,开办了第一个工人补习学校,通过刊物和工人学校唤醒工人的自主意识。张国焘在一篇题为《中国已脱离了国际侵略的威胁了吗?》的文章中如此写道:“我们只知道我们每年所缴纳的租税,一半是外国政府和银行家强夺走了。因而我们的子弟受不到教育,我们当兵的兄弟拿不到军饷,我们百余万劳苦兄弟在外国资本家的鞭策下做工,洋货深入穷乡僻壤,弄得做手艺的没有生意了……上海市等处公园,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些痛苦和耻辱已使我们受够了。”这样的文章充满了简单而明快的逻辑,它像手术刀一样,一下子把工人阶层从众多的社会集团中切割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