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量,引诱庞涓追上来。庞涓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杀。这就是“增兵减灶”典故的来历。从此,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国。
逻辑分析 孙膑增兵减灶的计谋,从逻辑上看是共变法的运用:孙膑运用灶的多少与军队人数成正比的共变关系这一常识,“实则虚之”,故意天天减灶,制造齐军人数骤减的假象,引诱庞涓丢弃大部队,只率领精锐部队进入马陵绝境,从而一举歼灭庞涓军队。
理论探讨 共变法是指,如果某一现象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时。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有因果联系。例如,我们对一个物体加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物体的温度不断升高时,物体的体积就不断膨胀。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受热与物体体积膨胀有因果联系。
在应用共变法时要注意“其他因素保持不变”这个限制条件,否则结论是难以接受的。假设上例中,一面在逐渐给物体加热,另一面又不断地对它施加更大的压力,这时物体的体积不是在膨胀,而是在持续缩小,此时能用共变法得出结论说给物体加热是物体体积缩小的原因吗?
此外,还要注意,两种现象的共变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不再有共变关系,或者发生相反的共变关系。
31.五支钢笔
有这样一则相声,其中甲、乙二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乙:“那我要是戴一支钢笔呢?”
甲:“那不用说,高小程度。”
乙:“噢,我戴的是两支笔。”
甲:“初中啊。”
乙:“我戴三支?”
甲:“高中。”
乙:“我戴四支?”
甲:“那你就上大学了。”
乙:“我要是戴五支呢?”
甲:“你要是戴五支呀!”
乙:“我就是大学教授。”
甲:“不,修理钢笔的。”
逻辑分析 这些有趣的对话,表面上似乎是共变法的运用.其实是运用共变法故意设置的一段笑话。它告诉我们被考察的两个现象之间的共变有一定的限度:戴五支钢笔,反倒似乎是修理钢笔的。
32.空气传声的实验
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拿出闹钟一座,可密封和可抽空气的玻璃罩一个,把闹钟放进玻璃罩内,并把玻璃罩弄紧,使玻璃罩内外不能通空气,这时能听到罩内闹钟滴答滴答的响声。然后,把罩内的空气抽掉,使罩内成为真空,这时就听不到罩内闹钟的滴答滴答的响声。由此可见,空气能传声。
这个实验也可以这样来安排:在抽空气时,慢慢抽。当罩内空气少一点,罩内传出的声音就会小一点;空气再少点,声音就再小点,直到空气抽完,就听不到声音了。反过来,放进一点空气,就听到微弱的声音,再放多点空气,就听到较大一点的声音,直到罩内放满空气,听到的声音就正常了。由此也可得出同样的结论:空气是传声的原因。
逻辑分析 第一个实验用的是求异法,第二个实验用的是共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