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式推论大前提中的“你没有失掉的东西”,显然指的是你原来就有并且现在仍然有的东西,因为如果原来没有或现在已无,那就是“你没有的东西”或“已经失去的东西”,而不能说成是“你有的东西”。而在小前提中的“你没有失掉的东西”则是指你原来就没有的东西,当然也不可能失去(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问题)。本来就是无的东西怎么可能失掉呢?由此可见,这个推理中“你没有失掉的东西”这个概念显然具有不同含义,可是诡辩者却通过“偷换概念”的手法故意把两者混为一谈,硬让你“头上长出角来”。
3.我不知道您在怀着孩子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年轻时,有一次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的舞会。他邀请一位年轻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个小姐傲慢而冷淡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并不生气,微笑着说:“对不起,我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在怀着孩子。”说完很有礼貌地对她鞠了一躬走开了。
逻辑分析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至少是一分为二的。“偷换概念”也不是绝对的谬误,不是绝对要不得的。适当、灵活地运用,可以达到有效对付论敌、保护自己的效果。普希金就成功地利用了这一点。
二、同一律对概念的要求(下)——混淆概念的谬误
4.永恒的地球
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有自己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在80亿年之后,地球将毁灭。随之,地球上的人类及其所创造的文明也要灰飞烟灭,世界再也不会有压迫和剥削了。当没有压迫和剥削时,人类就会进人大同世界。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极其荒谬可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表明,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客观地存在着,它是永恒地、绝对地存在着,绝不会消失。物质不灭定律也表明,物质是不会消灭的,它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所以,地球上的物质形态可以从一种转化为另一种,但它不会消灭。同样,我们的地球也不会毁灭,它将永恒存在。
逻辑分析 读了这篇短文,读者会觉得很别扭。说地球在80亿年后毁灭,当然在地球上也就不会有什么大同世界,可接着又说有大同世界,出尔反尔,自相矛盾。该作者在论证不同意地球在80亿年后毁灭观点时,又把“地球物质”、哲学上的“物质”、地球上的“具体物质”这三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理论探讨 “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识地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将本来不同的两个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的逻辑错误。
5.我到哪儿去了?
有位呆衙役,奉命押解一个重犯和尚去边塞。这衙役好忘事,临行前,他怕忘了东西,就仔细查点一番,又编成了两句话:“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路上步步熟记这两句话,生怕忘记。和尚很狡猾,看到差官好忘事,早就有半路逃跑的想法。天黑时分,他们来到路旁一家旅馆投宿。和尚不安好心,便摸出几两银子,唤酒家端来酒肉,陪着衙役吃喝到深夜。只见衙役被灌得烂醉如泥,和尚一看时机到了,就连忙取出把快刀,把衙役的头发剃光,又解下自己脖子上的枷套在他的脖子上,然后翻窗逃跑了。
衙役一觉睡到天亮,醒来发现好像少了个人,慌忙在屋子里搜寻。当然是白费功夫,便自言自语说:“待我查一查东西。”“包裹雨伞,有”。摸摸脖子上的枷:“枷,有”。看看文书:“有”。又摸摸自己的脑袋是光溜溜的:“和尚也还在!”他高兴地转了几圈,忽然又觉得有点蹊跷,自言自语地说:“奇怪,和尚在这里,我到哪里去了呢?”
逻辑分析 和尚是光头,但光头未必就是和尚。这则笑话讽刺了衙役的愚蠢:摸着光头就以为是和尚,把“光头”和“和尚”混为一谈!在逻辑上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三、同一律对判断的要求(上)——转移论题的谬误
6.祁黄羊荐贤
祁黄羊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为人正直无私,深受晋平公的信任与尊重。凡是国家大事,晋平公都要征求他的意见。
有一次,晋平公要选拔县令,就找来祁黄羊,对他说:“南阳缺个县令,你看看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祁黄羊想了想说:“我看解狐这个人可以。”晋平公吃惊地问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呢?”祁黄羊笑着说:“您问的是谁可以胜任县令的职务,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呀!”晋平公觉得有道理,就任用了解狐。
解狐到任后,十分称职。他治理的地方,人民安居乐业,晋平公和大臣们都很满意。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对祁黄羊说:“现在国家没有尉官,你看看,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祁黄羊立即回答说:“我看祁午可以。”晋平公迟疑了一下,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是呀!您问我谁可以担任尉官的职务,并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呀!”晋平公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任用祁午为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