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礼仪金说:金正昆教你学礼仪> 第25章 礼品礼仪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礼品礼仪 (1)(1 / 3)

大家好!本篇要跟同志们谈一谈礼品的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不管年龄大小,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行业,礼品的问题都是大家所必须面对的。

谈到礼品,大概有两个问题我们都不能回避:第一,在日常交往中,需要礼品吗?换而言之,就是礼品的定位。有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礼多人不怪。和任何人打交道,空着手都不合适。但也有另外一些同志认为:礼品是一种极端的形式主义,甚至有虚伪、做作、腐败别人的意思。所以我们在谈到礼品的第一个问题时必须回答:需不需要礼品。如果我们的回答是需要的话,随之就会出现第二个问题,就是在日常交往中,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礼品。这两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谈的主要问题了。

首先,我想跟同志们谈一谈礼品的定位。在17世纪,有一位著名的西班牙礼仪专家叫做伊丽莎白,她讲过一句话:“礼品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换而言之,她认为,在人和人打交道的时候,礼品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对她这个说法,我表示赞同。当然,进一步来说,我们在日常交往中选择礼品,必须事先明确它的定位,就是你把礼品看作是做什么用的。我注意到,有些同志的礼品定位不太准确。

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联系去欧洲某国去读书。那个国家当时签证比较难办。他首先请我写了一个推荐信,我写得非常认真。其以后聊天的时候他问我:“到那个国家有一些什么注意事项?”

我就谈了一些注意事项。

他顺嘴问了一个问题:“那个国家的什么什么人你认识吗?”

我坦言相告:“我认识。”

过了两天,他又来找我了。一见面,他就非常神秘地塞给我一个包。我问他:“是什么资料这么厚啊?”我以为他给我什么资料来着。

他告诉我:“三万块钱。”

我问:“干嘛用的?”

他说:“你帮我把签证拿下来,这三万元就是你的了。”

我当时跟他说实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个好东西,但如果它来的不明不白,不合适。我跟你说句难听的话,如果你跟金老师讲,需要写封推荐信,甚至给某人、主管的教授或者学者写封信都是可以的,你提到的那个人我还跟他真认识。再说句实话,可能我写封信还真能起一点点作用。但是你这样一送钱,我就不能干了。换一个角度来讲,假定你要到那个地方留学成功,读了一个硕士、读了一个博士回来,你那时来看老师,给老师带点小礼物倒是说得过去的。”

实际上,他没有把礼品的定位问题搞清楚。在我眼里,人和人打交道,礼品是什么位置呢?是纪念品。企业和企业打交道,礼品是什么位置呢?是宣传品。比如,你是一家酒店的公关经理,你那个酒店跟外人打交道,你代表你这个酒店去搞公关营销活动,去送礼品,实际上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推广企业形象,所以它的作用就是宣传品。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人和人打交道时礼品并不是宣传品,而是纪念品。我中学老师当过,大学老师也当过,现在还在当。在我印象中,我所收到的来自学生的最美好的礼物是什么呢?

某年一个班毕业,班长来看我,说:“老师,我们毕业了。”

我说:“那就后会有期了。”当时我还说了一些客气话,什么“苟富贵,毋相忘”。

随后,班长对我说:“老师,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件礼品。”

我说:“谢谢。”

打开来一看,是个什么呢?是一个签名本,很简单的一个本子。那个本子差不多就是那种三四块钱的本子,有那么四五十页。每个同学都在它上面占有一页,他们在自己那页上,每人都给贴了一张本人的照片。照片造型各异,不是那种标准的大头照,而是有站的,有坐的,还有躺在铺上跟我伸舌头的,还有一个指头指过来的,反正孩子们那种调皮捣蛋的样子活灵活现,而且每个人都有亲笔签名。最后,就是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那页上面写了送给金老师一句话,当然是说的很孩子话,什么“金老师越老越年轻啊”,“金老师最帅”,“我爱老师”,诸如此类。在我眼里,这件礼物是我最喜欢的,它能够让我睹物思人。即便10年、20年之后,一翻起这本纪念册,我就想起自己所走过的时光,想起我的那些可爱的学生们。它是纪念品,我眼里的一件很棒的纪念品。

你说说,孩子给我宣传品的话,他有什么宣传的?他没什么宣传的。但是企业在公关活动中的礼品就是宣传品。

据我看来,礼品是日常交往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需要理智面对的环节,注意我用的话来说,它显然是需要理智的面对的环节。你不能弄巧成拙,你送礼物的结果却是把别人给得罪了,那就麻烦了。礼仪上有个词,叫“入乡随俗”。一个真正有良好教养的人,一个真正见多识广的人,他应该明白交往以对方为中心,选择礼品时切莫自以为是。

在概述礼仪的时候,我曾反复强调一个基本理念,叫做“换位思考”。什么意思呢?在此形容一点地说,就是你送给别人的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