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蒋介石大传(上册)> 第87章 成为大国领袖 (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章 成为大国领袖 (5)(2 / 3)

一夜后,于21日抵达开罗郊外的培因机场。

蒋介石深知此行的意义非同凡响,自己在国内事务上比妻子高明,但在国际事务上却是夫人技高一筹。他自知在开罗会议上少不了同丘吉尔有一番较量,便在开会前向妻子咨询道:“夫人,你了解丘吉尔吗?”

“Darling,丘吉尔可不好对付,”很显然,宋美龄对丘吉尔所知甚深,“他既傲慢又谦逊,既彬彬有礼又粗暴鲁莽,他足智多谋,独出心裁,长于即兴发挥,是把握细微末节的天才。他的演讲富于鼓动性、煽动性,他是个贵族,帝国主义者和保皇分子,但同时他又信赖民众。他经常穿黑色短上衣和灰条纹裤,他身体肥胖结实,他有许多礼帽、蝴蝶结,嘴里叼着的雪茄、他的手杖和V形手势,都成了他的个性特色。”

以此话题开头,宋美龄将她对罗斯福和丘吉尔的认识,以及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一一向蒋介石阐述,使蒋介石在会议召开前,对形势有一个细致的估量。

为了绝对保证会议的安全,在开罗的吉萨金字塔附近的卡塞林森林区一带已经布置了一旅的兵力,把这里变成了与外界隔离的禁区,森林中星罗棋布的各国达官显贵们的花园别墅都安排了用场。罗斯福住在美国大使柯克宽敞的别墅里,丘吉尔住在英国中东大臣凯西舒适的房子里,二者相距3英里,而蒋介石夫妇则住在第一号别墅,距离丘吉尔的住处仅半英里。

举行会议的梅纳大饭店就在吉萨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对面。这一带布置了500门高炮对空警戒,所有的道路上都布置了最严密的警戒线。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英国在几百公里外的亚历山大港安排了8个空军中队,随时准备截击从希腊或罗德岛方向可能袭来的德国飞机。

1943年11月21日晨,当蒋介石和宋美龄的专机在培因机场徐徐降落时,开罗城内教堂的钟声正好敲打7下,蒋介石夫妇一下飞机就立即被几十名美英记者围住了。记者们的照相机镜头对准了蒋介石,可他不苟言笑,身着黑色绸缎旗袍的满身珠光宝气的宋美龄,更引起记者们的好奇与注意。

在机场迎接的只有提前到达的陈纳德及美国第九舰空队军官若干人,蒋介石和宋美龄很感诧异。这时英方联络官解释说:“委座抵开罗时间较预定期早一日,当时美国空军人员严守秘密,故英方军政长官未能前来机场迎接,深以为歉。”

蒋介石夫妇乘美军准备的汽车,由陈纳德前导,经过开罗市区,先赴海纳饭店会议场,即由英军负责人员迎接,领至住处。

上午10时,英国中东大务大臣凯西来访,说明未曾预知到达时日,表示歉意。当他得知宋美龄正患眼病时,表示愿意请当地名医诊视,宋美龄一再致谢。

当天,丘吉尔到达开罗。随行有英军参谋总长布鲁克上将、海军参谋长肯宁汉元帅、空军参谋长波多尔上将、艾登外相、麦克米伦及丘吉尔的女儿等100多人。

次日,罗斯福总统飞达开罗。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上将、北非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等同机到达。

2.确立了各自的责任

11月23日,开罗会议开幕。三巨头相见了,时值蒋介石56岁,罗斯福61岁,丘吉尔69岁。罗斯福满怀热情,丘吉尔半心半意,蒋介石则是抱着讨价还价的目的参加了会议。

整个会议是关于远东战略问题的辩论,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聚会,所有知名的英美军官都参加了。简单的开场白后,代号“六分议”的会议正式举行。三国首脑各有想法。

罗斯福在会前曾踌躇满志地对儿子埃利奥特谈到对世界局势的看法:“美国将不得不出面领导,领导并运用我们的斡旋进行调解,帮助解决其他国家之间必将产生的分歧:俄国和英国在欧洲,英帝国与中国、中国与俄国在远东,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是大国,是强国,而且我们不妄求。英国在走下坡路,中国仍在18世纪之中,俄国猜疑我们,而且使得我们也猜疑它。美国是能在世局中缔造和平的惟一大国。这是一项巨大的职责,我们实现它的惟一办法是面对面地与这样的人会谈。”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罗斯福想做战后世界的“领袖”。

与罗斯福相比,丘吉尔不那样踌躇满志,他主要关心欧洲战局,另外是不让日本进入英属印度,以及收复新加坡这块陷落的基地,仍保持英国在整个亚洲的殖民利益。

蒋介石夫妇则是要求英国协助进行缅甸反攻,争取美国更多军援物资和贷款,并收回被日本占领的东北及台湾、澎湖等群岛。

根据事前协商,推定罗斯福担任会议主席。他首先致简短的开幕词:“今日开会仪式虽简,但本会为历史性的会议,因为这是美、英、苏、中莫斯科会议四国宣言之具体化,影响所至,今后将达几十年间。”

与会者一起鼓掌。

罗斯福接着说:“同时,余以为余可以代表英国盟友欢迎蒋委员长及夫人。”宋美龄和蒋介石点头致意。

会谈分政治问题与军事问题。政治问题主要是战后对日本的处理问题,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