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普金斯起草的关于政治问题的几项意见,蒋介石完全同意。只是经军令部第二厅厅长杨宣诚提议,在日本应归还中国的领土中加上了澎湖。全部内容与开罗会议最后公布的共同宣言相同。
在讨论亚洲行动时,三国发生了分歧,整个会议几乎成了关于远东战略问题的辩论。
首先由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说明收复缅甸的整个计划,他打开黑皮包,取出一叠厚厚的文本和作战地图,那是魁北克会议之后盟军联合参谋长会议制订的缅甸作战计划。他说:“感谢蒋委员长将中国远征军交余指挥,参加收复缅甸及打通中印公路。”接着,他讲了作战计划。
蒋介石越听越不对劲。蒙巴顿在重庆时不是说得好好的吗?说有大批英国舰队投入反攻,怎么这时只字不提了呢?现在说的方案好像只是要打一场有限的北缅战争,而且把最困难的野人山地区的行动交给中国军队,简直欺人太甚了。蒋介石皱起了双眉。
这时丘吉尔发言,表示:“自意大利海军投降后,吾人已能抽调一部分海军舰队至孟加拉湾使用。此舰队将以锡兰岛为根据地。”听到这句话,蒋介石才舒了一口气。接着丘吉尔又说:“除其他配属舰艇外,还有最新式乔治五世级战斗舰两艘、重型战斗巡洋舰1艘、Renown级15寸口径炮战斗舰两艘、大型航空母舰4艘、小型航空母舰约10艘。此一力量,吾人相信可以超过敌人所能派遣至孟加拉湾之任何海军力量。”
蒋介石说:“今日承丘首相告知攻缅海上使用各种舰艇数目,甚为欣慰。”
丘吉尔接着说:“在陆地方面,英军准备18万人,连同盟军部队,共约32万人,在数量上已占居优势。至于空军方面,印度皇家空军及美国驻印、驻华空军力量,均相当雄厚。故吾人觉此攻缅计划有成功之把握,只须各军事长官速订详细计划,即可开始行动。”
但是蒋介石听来听去都听不出这次水陆两栖夹攻的地点在哪里,时间如何安排,心中十分放心不下。
罗斯福宣布请蒋介石发言。蒋介石认为:反攻缅甸胜利的关键完全在于海军与陆军的配合作战,同时发动,“盖如此,则吾人在海上可获得制海权,以断绝敌人由海上增援与补给,再加我空军对敌后方交通不断破坏,则我陆上之进展,始能容易而确定。否则敌军则由海上转运,源源增加,补给自如,我军胜利殊无把握。此点必须特别注意。余之意见,如海军未集中,则陆军虽已集中,仍少胜算把握。”
在座的三国参谋长们立即明白了蒋介石的意思:如果英国方面不从缅南配合,则中国不愿投入一场没有多大把握的局部作战。为了说明缅甸战场的重要性,蒋介石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