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蒋介石大传(上册)> 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建立和稳定南京国民政府 (5)(1 / 3)

北方的唐生智和冯玉祥,原本相约共同反蒋,但当冯玉祥出兵潼关时,驻郑州的唐生智却拼命抗冯而不反蒋。据说唐生智的理由是冯玉祥的前敌总指挥宋哲元欺人太甚,故唐生智认为不打退冯军不能反蒋。唐军与西北军交锋,蒋介石坐收渔翁之利,既打败了西北军,又使得讨蒋战争无法进行,改组派对此毫无办法。

与冯玉祥合作不成,汪精卫又鼓动唐生智与安徽的石友三联合反蒋,同时与南方的张桂军相呼应。石友三原是冯玉祥的部将,后投靠蒋介石,但不为蒋信任。石与叛冯投蒋的韩复榘、马鸿逵结为小集团,1929年11月,唐生智与他们取得联系,拟共同反蒋。但马鸿逵暗中向蒋介石告密,使蒋早有防备。汪精卫的“中央”不知有变,仍委任唐生智为“护党救国军”第四路总指挥,石友三为第五路总指挥,联合反蒋。唐石相约,唐部南下取武汉,石部由浦口进攻南京。

11月,蒋介石命石友三援粤攻桂,以乘石部分批东进时,对其缴械。石友三一面假装服从命令,向蒋介石表示忠心,一面将计就计,把部队带到浦口后,举兵反蒋。先后扣押了蒋介石派到石友三部队的代表、兵站总监卢大佐,缴了浦口公安局、保安队、护路队的械,并从长江北岸炮轰南京。石友三通电接受“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护党救国军”第五路总司令职,率军直奔南京而来。17日,石友三在蚌埠组织了安徽省政府,不久,移驻河南商丘。

石友三在浦口起事后,唐生智立即发出反蒋通电,声称要汪、阎合作,反对非法的“三全”大会,主张“护党救国,促成统一”,改组一切非法党部。宣布拥汪联张,接受“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任命,在郑州就任“护党救国军”第四路总司令职,放弃南京政府颁给的第五路军番号。

12月3日,正在应付两广战事的蒋介石,连忙召集军政大员召开紧急会议,商量讨伐唐、石对策,决定派赵戴文回山西,吴铁城到东北,分别活动阎锡山、张学良,争取阎、张反对改组派。对石友三部,主要利用韩复榘、马鸿逵部牵制,只派追兵,不予重点攻击,对唐生智部,立即调集主力,全力进行歼击。很快,阎、张先后通电拥护中央,石友三也转变立场。唐生智寡不敌众,1930年1月6日,致电阎锡山,交出兵权,后化装逃入天津租界,所部被改编。

汪精卫损兵折将,“护党救国军”以失败告终。蒋介石自汪精卫发动“护党救国”运动起,就施以高压政策,1929年10月3日,明令通缉陈公博、顾孟余等人。28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永远开除王法勤、王乐平等9人党籍。11月19日,南京政府密令侦察封禁改组派上海总部。12月28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永远开除汪精卫的党籍。除了军事斗争外,蒋还派人于1930年2月18日晚暗杀了王乐平。王乐平是改组派总部的实际负责人,是改组派各项活动的执行者,蒋介石对其恨之入骨。

王乐平被暗杀,改组派遇到沉重打击,从此,总部处于瘫痪状态,一蹶不振。在蒋介石的残酷镇压下,加之改组派本身的反动性和内部矛盾,反蒋运动失败,北平扩大会议破产后,汪精卫再度流亡法国。1931年1月,汪在香港发表声明,宣布解散“改组派”,至此,改组派作为一政治派别便不存在了。但是,其上层分子汪精卫、陈公博、顾孟余等后来又利用胡汉民被蒋扣押的时候东山再起,在蒋介石的政治诱惑下,加入了南京国民党中央。至此,改组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完全消失,汪精卫和蒋介石的争斗也以汪的失败暂告一段落。

2.与胡汉民的约法之争

蒋介石在打击了以汪精卫为首的政治反对派之后,自以为异己力量已不能再起,更不能与之相抗衡,即准备召开国民会议,制定“训政时期约法”,以便利用民意机关和法律形式,巩固和扩大自己在国民党内的领导地位。但他的主张遭到胡汉民等人的坚决反对,从而发生了激烈的政争。

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他是支持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成立之初,他便出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立法院院长,他的设想是自己主党,蒋介石主军政。在胡汉民看来,按照孙中山“以党治国”的理论和“政权与治权”分离的设计,在“训政时期”党替代人民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只有把这四权行使好了,才能保证中国走上民主宪政的道路。中央政治会议和立法院对于民主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党与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中央政治会议(类似于西方议会,但非选举产生),具有创制与立法的最高权力;作为治权系统的立法院,主要是对中央政治会议立法纲要进行具体化、条文化,做出实施细则等方面的规定。

1928年1月,蒋介石重新上台后,胡汉民出国考察,8月末,胡从欧洲回国,在上海、南京倡议试行五院制,到了10月,蒋介石当上了国民政府主席,时人讥胡为叔孙通。因为当时南京的国民政府真正控制的地方,不过全国领土的1/3左右,仅长江下游的几个省,事实上仍处在军政时期,在这时期就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