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内科病中医传统疗法精华> 第16章 结核性胸膜炎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 结核性胸膜炎 (1)(3 / 3)

次4~6片,每日3次。

6.复方延胡止痛片每次2~4片,每日3次。

7.和络舒肝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或遵医嘱,适用于胁痛之血瘀气滞作痛者。

8.复方蛇胆川贝末每次1~2瓶,每日3次。适用于痰热郁肺型。

(外用药治疗)

1.当归、川芎、白芷、陈皮、苍术、厚朴、半夏、麻黄、枳壳各3g,吴茱萸1.5g,羌活、独活、牛膝各2g,甘草1g,混合共碾细末,贮瓶密封备用,用时将药末入膏中,搅匀,分摊于纸上或布上,每帖重20~30g,贴于脐上,每2~3日更换1次。

2.穿山甲100g,乳香、没药醇浸液70ml,鸡血藤挥发油0.5ml,冰片2.5g。将穿山甲研为细末,喷入乳香、没药醇浸液70ml,烘干研为细末,再加入鸡血藤挥发油、冰片调和均匀,贮瓶密封备用。用时取药粉0.2g,以陈醋调和成膏状,敷于脐内,盖以软纸片、棉球,外用胶布贴,每3日换药1次,4次为1个疗程。以上适用于胁痛之瘀滞胸胁者。

3.连翘、龙胆草、栀子各等量,共碾成细末,以水调成膏状,涂于脐孔内,外用清阳膏封固,每2日换药1次。适用于肝火犯肺证。

(针刺治疗)

1.痰多不易咯出者,针刺足三里、丰隆、天突。喘咳甚者针刺肺俞、定喘、天突、膻中。

2.平时宜常艾灸大椎、肺俞、肾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3.耳针。选平喘、肺、下屏尖、神门、脑、下脚端等穴位,每次取2~3穴,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各类型肺胀。

4.穴位割治。取手掌割治部位,膻中、定喘。常规皮肤消毒,用消毒手术刀刀尖做两条任一方向的长3~4cm的切口,以划破皮肤出血为度,不要伤及软骨,出血4~5滴。切口上涂上碘酒,以防感染,并用消毒纱布覆盖。适用于肺胀咳喘痰多者。

5.电热针。主穴取定喘、肺俞、风门。喘促,配天突、孔最;痰多,配足三里、丰隆;气短,配关元、膻中、气海;咳嗽,配尺泽、太渊。主穴交替选用,采用1.5~2寸热针,接热针仪,温度指示40~70℃。配穴采用一般毫针,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适用于肺肾气虚之肺胀。

6.穴位注射治疗。选穴:支沟、肺俞、膏肓、脾俞,均为双侧取穴;用链霉素0.125g注入选定穴位,深0.5~0.7cm,每穴0.3ml左右,双侧交替注射。

(按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