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易见大家霍然都不说话了,就接着讲:“刚才讲过,虞夏文明是在封闭环境下,成长为具有独特生命力的文化。东隐局限在海岛上,同样是封闭环境,却只能是外来文明进入后,跳跃性发展。这有什么区别呢?”
“因为文明大发展需要文化交融才行,在一万多年前,冰河期结束,随着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植物蓬勃生长,东方人祖先从海边,河边这些低洼处,逐渐往高地发展。”
“冰雪融化流入大海,海平面升起,就把迁徙路过东隐列岛的人留在岛上,他们是东方人中最先分出去的,虞夏这块大陆上,不停有人迁徙过来,逐渐发展起来。”
“大家都听说了女娲造人传说,手捏累了就用绳子沾土乱摔,捏出来的是贵族,甩出来的是奴隶,这个当然是不可信的。”
“还有传说中,伏羲和女娲因为觉得世间人都死了,害怕人绝种了,就兄妹成婚,生下的后人,发展成虞夏人,这个更不可信。”
“伏羲是一万年左右的人物,女娲生活在一万二千多年前左右,相差大约两千多年,他们处于不同时代,发祥地也不同,兄妹和夫妻关系当然都不成立,在大秦以前的文献内是没有的这些说法,到了赵宋,才在话本里发现,显然是赵宋人编撰的玄幻小说。”
在不少人意识里,伏羲和女娲就是夫妻,而且有旅游点,把他们兄妹相合的雕像,刻成人首蛇身的样子,下半身还紧紧缠在一起。
张易没有管他们议论,接着说:“传说说明,女娲时期人类很少,快要绝种了,需要女娲来造人。只有大灾难出现,才能让人大面积死亡。女娲时期有什么大灾难呢?”
张易只提了个的问题,就有学员说:“女娲补天。”
张易点头说:“是的,天漏了,当然是大灾难,可是天怎么漏?在《楚辞.天问》中有一句:东南何亏?意思就是大地的东南为何塌陷了。
东方人的祖先明显记录了这次灾难,然后传下来,雪芹大师把这事,引用到《石头记》中,就变成了‘天柱折,地维绝,地陷东南,天倾西北’然后女娲炼石补天,最后剩下一块石头,变成了贾宝玉。”
学生随便笑了一下,就静静听张易继续说故事。
张易略一停顿,接着开讲道:“我们把目光从历史转向地理,因为历史发展,是随着地理变化而变迁的,在12900年前左右,冰河时代末期,天气已经渐渐变暖,大地上一片欣欣向荣。
结果天有不测风云,刚好有一颗彗星冲向了地球,彗星在进入大气层后,就发生了爆炸,变成无数的高速碎粒,轰击在整个北美大陆上。因为是细小的碎粒,分散轰下来,没有形成较大的陨石坑。
大面积的密集撞击,轰碎了覆盖在北美大陆上的冰盖,造成大面积崩塌,碎块带来巨大的热量,迅速消融了北美破碎的冰盖,化为淡水,流入大海。
这造成海平面急剧上升,海啸袭来,原本处于低洼处的东方人,急剧消失。幸存的人和幸存的动物,都挤在大地的高处,都在为生存而奋斗。
可以说这一波打击,对东方文明已经带来毁灭性打击。显然,地质变迁才开始,而且不会这么快就结束。
北美大陆上面的冰盖压力消失,而两侧海洋变深,这种压力的转移,让原本处于平衡的地壳,出现剧烈的运动,一场改变北半球地貌的大地震发生了,北美大陆逐渐隆起,两侧大洋下的地壳很快下降。
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大陆彻底沉入大西洋海底,太平洋中的东南大陆也迅速下沉,原本高耸的山峰变成无数的岛屿。
从虞夏祖先流传下来的记忆中,就是东南塌陷了,视觉原因,原本的星辰位置都发生改变,这就是‘地陷东南,天倾西北’的来由。”
这个地理论断,在课本上是没有的,但是在张易的讲义中是有的,主要是为了说明东方地区的文明发展节点,从这里开始分道扬镳,最终是虞夏文明一枝独秀。
张易开始摆证据,佐证说明刚才的地理论断:“地质证据表明,在整个北美大陆地层中和格陵兰冰川中,都有一个很厚的灰烬层,这一层的大型的动物化石最多,到了这一层以上就没有大型动物化石了,这一层的地层时间属于12900年前。
之所以确定这次撞击是彗星,因为这一层灰烬下面都含有无数的纳米钻石,其中的六角形结构的钻石只存在于彗星中,也只有彗星才能这么分散的轰击下来。
而且北美大陆这一层中还含有铱,密度很小,分部却很广泛。铱元素地球内部没有,只存于表面,含量极低,某些陨石坑附近也会有,都是来自太空。在恐龙灭绝的那一个地层也含有铱。
综上所述,除了彗星,是不会有这种轰击效果的。这次的地球大变迁是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的,随后引起的火山爆发也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在这场浩劫中,北美的生物圈遭到毁灭性打击,活跃在北美大陆冰原上的猛犸象,剑齿虎等猛兽全部在短时间内灭绝。
猛犸象和亚洲象是在480万年前,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