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我真是皇帝> 第12章 春祭大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春祭大典(2 / 4)

单,一个老太监竟然知道连太后都没发现的密道,这意味着什么?

看王忠那一脸惶恐的表情,刘邦安抚他“朕又没怪你,你怕什么...如今你把那条保命的密道告诉了朕,自断了退路,你对朕的忠心,朕记下了。”

“只要能服侍陛下,奴婢哪里需要退路。”

刘邦赞赏地看了他一眼又问道:“十二年前,宫中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王忠道:“当时,奴婢刚入宫没多久,并不知晓其中内情,反正...那一年有许多太监,宫女都莫名奇妙失踪了,也没人过问。”

皇宫当中,太监宫女失踪,结局只有一个。

刘邦不说,王忠心里也明白。

十二年前,那就是自己刚出生的时候“该不会和我有关吧?”刘邦心中一凛,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被人刻意抹掉的事情肯定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在封建王朝,皇宫里发生几件黑暗的事也不足为奇,在前世刘邦就听过不少,什么狸猫换太子,玄武门事变...简直数不胜数。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刘邦本不愿多事,但一想到可能和自己有关,便觉得还是得查一查,刘邦嘱咐王忠“此事不可向他人提及半句,你可明白。”

“奴婢晓得轻重。”

嗯,得知了一个看起来很大的秘密,刘邦就没心情继续泡下去了,而且,他泡的时间也够长了。

刚穿好衣服,准备回宫,就听外面的太监道:“启奏陛下,礼部尚书吴应哲求见。”

吴应哲?礼部尚书?

他怎么来了?刘邦心中疑惑,便教人叫进来,不一会儿吴应哲就走进浴室,跪拜道:“臣,吴应哲参加陛下,愿陛下圣体安康,寿与天齐。”

又是寿与天齐?老子又不是神龙教的。

“吴爱卿,以后行礼,这寿与天齐几个字就不要说了。”

“是,陛下。”吴应哲虽然不解,但既然皇帝不喜欢,不说就是了。

“起来说话。”

“谢陛下...”

刘邦坐在木椅上问道:“吴爱卿今日来此,有何事?”

吴应哲递上奏折“五日后,就是春祭大典,这是仪典章程,请陛下过目。”

春祭大典?

刘邦从未听过,不过想来也就是祭天祭地祭祖宗之类的一套,让他奇怪的是,这些奏折不都是太后处理的吗?

今日,怎么送到他这里来了?

“爱卿交给太后处理不就是了?”

吴应哲道:“太后说,陛下也长大了,该让您亲自处理政事,故而,命微臣将折子送到这里来。”

太后送来的?

刘邦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怎么可能?”

她之前可是连奏折都不让自己看的人,如今怎么亲自把奏折送到他手里了,这不符合常理。

事出有妖,不符合常理的事情背后定然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作为一个在前世上当不下十次的他,早已熟知各种骗术。

化解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牢牢记住一句话“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如果有,底下也有坑等你跳。”

奶奶个腿,太后这是在玩套路啊。

他昨日大出风头,虽说连哄带骗过了关,但太后终究还是不太放心,所以选了一个祭奠仪式这样无关痛痒的事交给自己做,以此来试探刘邦的想法。

“老子要是接了,那可才真是糊涂蛋。”

刘邦心如闪电,很快就有了想法,他闻言大怒,一巴掌拍翻了桌上的瓜果道:“你没见朕正在泡温泉吗?”

吴应哲忙跪倒请罪“臣有罪。”

“母后贤明开惠,她处理朝廷事务胜过朕百倍,你非打着母后的名义来烦朕,究竟是何居心?”

“臣扫了陛下兴致,罪该万死。”

刘邦呼了口气,挥挥手“行了,以后这些事都交给母后处置就是了,她是太后,一国之母,有什么事让母后做决定,不要来烦朕。”

“臣,遵旨。”

“下去吧,好好地心情,让你搞得乱七八糟。”

吴应哲如释负重,躬着身退了下去。

看着一地狼藉,刘邦突然觉得自己演的是不是有点过了,但事以至此,也没有办法了,只希望...这位吴大人是个聪明人。

...

在回养心殿的路上,王忠对刘邦讲了很多在大渝,相对重要的仪式。

总共有五个。

春,夏,秋,冬各有一次祭礼,春祭雨神,寓为祈祷播种顺利,风调雨顺,夏祭河神,寓为祈祷河流平和,少发洪灾。

秋祭山神,寓为祈祷丰收,冬祭雪神,寓为祈祷瑞雪降临,灭杀蝗苗。

除了这四祭,还有两个,一曰国祭,通常是新皇登基,施行新国策时举行的祭典。

旨在告达上天,祖宗,以求国泰民安。

国祭在五祭当中,规模最为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