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招兵都半个月后,潼川府路所留下的兵马为三万人,整编完,许炜则让郭权把这三万人马一一打散在各旅各营,基本上这三万人马依次分散在忠武军的十五万大军之中,已经算是初步被许炜所掌握,加之忠武军优厚的待遇,这三万人马的车底掌控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三万人马中,其中骑兵有五千,剩余的则是步兵,在加上五万新兵,这次忠武军总共扩充了八万人马,现今忠武军总兵力为十八万。
在许炜的扶持下,以廖家廖然为主的商会很快在利州扎稳了脚跟,之前许炜秘密购置的战马以及廖家为他所购置的战马已达到近万匹,再加上潼川府路的五千骑兵。
现今忠武军的总骑兵构建了骑兵一军,共三万骑兵,军长由李校担任,骑兵一军一旅一万人马由李校直接统率,二旅一万人马由之前的二旅一营营长樊彪担任旅长,三旅的一万人马有之前的二旅二营营长张登担任三旅旅长。
剩余的步兵六万六千人中,调出一万步兵划分给陈大的步兵二军,组成了二军三旅,到此为止,陈大的步兵二军才算是满员编制。二军三旅旅长则有讲武堂出身的周威担任。
之前的步兵一军军长仍由张猛担任,麾下除了调换王朔的副将陈驰担任二旅旅长外,其余人等不变。
在将一万步兵调给陈大后,剩余的五万六千步兵中抽调三万人重新组建了步兵三军,留下的两万六千人组建为步兵四军。
步兵三军军长由之前董战重甲旅重甲步兵的统将田文所担任,田文在最初许炜接管忠武军之时是董战麾下的一员偏将,后来在屡次的战斗中不断立功,也是忠武军的一个知根知底的老将了,虽然年龄不过三十出头,但其作战经验不必张猛和李校等人差过多少,这次急速提升,直接被许炜任命为步兵三军的军长,让众多将领羡慕不已。
除了田文外,其余之前在忠武军只是偏将的将领在这次扩编中都收益不已,在扩编开始之前,他们便在讲武堂内进行各种军事作战学习,现在只要进入过讲武堂所进修的将领,出来之后至少是营长之位。
步兵三军一旅由田文直接统率,二旅由原一军三旅旅长由韩益麾下营长蔡亮担任旅长,三旅由一军军长张猛麾下的吕勇担任三旅旅长。
步兵四军军长由原步兵一军二旅旅长王朔担任,王朔之前所统率的一军二旅调回了利州,现在步兵四军一旅由王朔直接统率,二旅一万步兵由王朔之前下属的营长邓布统率,剩余的六千步兵组成四军三旅,旅长由讲武堂出身的武平担任旅长。
新组建的步兵三军和四军中,田文,蔡亮,吕勇。邓布。武平,周威几人是属于接受讲武堂作战思想最为彻底之人,也是属于被许炜一手提拔起来,论统军作战经验可能会比李校他们差上一些,但这些东西他们在真正接手之后很快就会弥补起来,甚至在一些现今的作战思想及战斗模式上可能会比李校,张猛更为先今。
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这几人属于忠武军的少壮派,对于一手把他们带到现在的许炜,他们的效忠之心比之张猛他们丝毫不差,这也是许炜提拔他们的重要原因。
在一众人员调配完后,现在忠武军的各军分布已经完成。
步兵一军军长张猛,二旅旅长陈驰,三旅旅长韩益,共计三万步兵,步兵二军军长陈大,二军二旅旅长周民,二军三旅旅长周威。共计三万步兵。
步兵三军军长田文,三军二旅旅长蔡亮,三旅旅长吕勇,共计三万步兵。
步兵四军军长王朔,四军二旅旅长邓布,三旅旅长武平。
骑兵一军军长李校,二旅旅长樊彪,三旅旅长张登。共计三万骑兵。
重甲旅旅长董战,共五千步兵三千骑兵。
郭权的一万步兵和四千骑兵仍为机动兵力,由郭权统率。
其余唐云手中的治安兵力和炼器坊的兵力部署不变。
王朔的步兵四军,除了二旅邓布的一万步兵和之前调配给王朔的三千骑兵共一万三千人马驻守在成都府,剩下的一旅和三旅共一万六千步兵驻守在潼川府路,在许炜接手潼川府路兵马指挥权后,潼川府路的官吏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潼川府路的知州由原中书侍郎公孙昭担任,而公孙昭则是史平斋一脉,因此在兵力调动上非常顺利。
除了王朔的步兵四军,剩下的兵马则统一安置在利州,而原先忠武军的校场因为人员的扩张再建立了二个,除了原先的校场外,新建的两个其中之一在兴元府的城北,安置的是步兵二军和重甲旅。
另一个在兴元府东处,安置的是田文的步兵三军。
李校和张猛的骑兵一军步兵一军和机动兵力则在原先的校场。
炼器坊在许炜的大力砸钱和精心筛选下完成了扩建和改造,改造后的炼器坊面积只比原先的大上三分之一,但招收的人员至少达到原先的二分之一,各个流程依次分开,都有兵力把守,外有守备营,内有龙四的锋卫四卫,防卫工作可谓是滴水不漏。
朝廷所派遣的工匠在许炜的安排下已经返回了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