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国色江山> 【411】 一试便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11】 一试便知(2 / 2)

。”

赵烁见姑父母这么说了。不好违逆。便委他一个定国军推官的官儿。

杜夫人的这番话。又对李响说了。李响只是点了点头。一言不发。因为赵李响只是宫庭里的一个供奉官。职位低微。自己还是供人指使的跑腿。你说这赵普有千般本事。与我何干。因此只是支吾以对。

可是。赵普却不是这么想。他看准了赵氏一家都在朝里做官。赵烁与皇上又是八拜之交。手握禁军。位高权重。巴结上他还怕沒有出头之日。这赵烁整天在宫庭里面忙进忙出都是大事。他是沾不上边去的。但李响在外边忙的小活。他却是紧紧粘着不放。跟进跟出。杜老夫人却很高兴。因为她见赵普老成持重。熟悉官场。李响未经历练。不?世故。要他多向李响提点。开始的时候。李响觉得讨厌。但碍于母命。不好拂逆。慢慢下來也觉得不错。凡事多一个人在身边也有个商量。有时他出点主意也不错的。因此也就让他跟着了。

这样一來。赵普本來是赵烁属下定国军的文员。如今却又成了赵李响的听差了。不过,沒问題,赵普很高兴,能依傍到赵家就行.就如刚才那一班将领,都不过是一介武夫,只因为他们依靠到太傅的身边,所以他们都锦衣肉食,富贵逼人.我赵普如今也靠到太傅身边了,以我赵普的聪明才智,要比你们这群蠢汉高出百倍,你们今天能得到的,明天我一定能得到。到哪时候让你们知到老子的厉害……

赵普入京时间不长。是去年淮南之战之后。是护送赵弘殷來的。在京中并无故旧。如今被赵烁手下这群武夫一顿抢白。十分窝火。在赵府中也沒有几个熟络知己。原來因为关照赵老爷子。因此和府上的人关系很密切。可惜老爷子如今死了。彼此就冷落了。杜老太太对自己很关切。但她深居后堂。不能给自己帮个什么忙。赵烁是株大树。但他整天都在宫里忙得不可开交。连跟他说句话的机会都找不到。只有赵李响常见。也较有说几句话的机会。这次见了苗训。正中下怀。他是个道士:不象那群武夫哪样骄横跋扈。他曾领人千里奔驰拯救赵烁。因此不但与赵烁关系密切。且赵府上下皆敬之如宾。若与他扯上关系。定有利与接近赵烁。正好彼此都住在府中西厢的客房。于是。尽可能找机会与之接近。当夜二更时分。见对面苗训房内仍亮着烛光。便走了过去。轻叩房门。苗训此次遵了师祖之命。前來扶助赵烁开基立业的。但仓促之间。一时未能说动赵烁,此时正在灯下思量。明日如何向他劝导……忽听有人叩门,忙问:“谁人叩门?”

赵普忙答道:“在下赵普。因心有疑难之事。见道长尚未熄灯。故而冒昧叩门。向道长请教。”

苗训听了,知是日间曾经会面的那位來自滁州的判官,现在又是太傅幕下的一名推官,不好轻慢。便开门迎入坐下问道:“先生光临。未知有何见教?”

赵普说:“岂敢。岂敢。只为日间听了道长与二公子的一番言语。心有所感。故尔冒昧求教。”

苗训道:“先生过谦了,贫道正是为了此事,专程來为太傅策划的,先生如有良谋善策,不妨说将出來,共同参详。”

赵普听了,心中大喜,他想的正是找机会参与此事,便从容说道:”据道长日间所说,当今皇上寿祚将尽,若今上晏驾,必然是幼主继位, 若是幼主当国,一是易受近臣播弄,二是易致大权旁落,导致小人得势。祸国殃民。道长请看前朝龟鉴,刘承业就是最好的范例;听信群小谗言,滥杀忠良, 若非他如此倒行逆施。何致社贼倾覆,国亡家破,自己也身首异地……”顿了一下,见苗训不急于说话,便继续说道:“如今太傅权倾朝野,总揽军机。若一但有人心怀不轨。伺窥神器。必先把矛头指向太傅,如此太傅则被置炉火之上,成了叛逆者之眼中钉……”

这正是:上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