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小强渐渐融入一高王牌班的日子里,少不了罗大仁帮忙的地方,寝室几个人之中也就数罗大仁最交心,时间一长二人开始形影不离。
加之二人都是文学爱好者,交集便开始慢慢多了起来,居于对未来文学社掌门人的尊重,王小强也经常帮忙打理一些文学社的杂事,罗天浩依旧有时间就玩自己的音乐,陈伊健则下了课就往篮球场跑。
最令罗大仁头疼的是新学期的《秋实》刊物,这是升为助理以来的第一件大事。
换作以前自己还只是成员的时候忽悠一下也还是比较容易就过去的,但如今自己是社长助理,是当之无愧的未来接班人,社长是高三年级,学习任务也确实很重,按文学社的优良传统,文学社很多事情都是交由助理完成,罗大仁自然不能例外。
拿到任务,罗大仁就开始忙着和王小强筹划起来,封面设计、内容、板块、编辑、打印、征稿等无不是二人亲自下手,虽说也有不少成员,但毕竟都是高一新生,很多事情都还不了解,再者是罗大仁压根就不放心把自己的第一期刊物交给初学者。
大致设计了刊物结构板块,确定了基本框架之后,摆在面前的是材料的获得,只有拥有了足够多的内容才能够充实这新学期的第一期《秋实》,分工妥当,罗大仁负责海报的设计和手绘,王小强负责海报内容的书写、粘贴和刊物材料的收集。
等待二人完成了数份海报的制作,王小强就将它们贴到一高的多处信息公开栏上,铺好胶水,双手将海报整整齐齐地往信息栏上按好,手掌再轻轻拍几下,大功告成,信息栏中也有那曾经粘贴过自己情书的地方,贴好海报的时候好像也是完成了前一次伤口的愈合,不仅仅是对过去无知行为的彻底胜利,也是对陈雯雯、张霞等人的彻底胜利。
海报贴出不久,各种材料纷纷投向王小强,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评、摄影作品等诸多内容,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认真赛选。一高毕竟是国重,不仅仅致力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更为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是非常丰富的,各种文化节也是接连不断,对于学生思想的限制也没有那么严。
居于此,本期《秋实》设计了“真性情”一板块,包括对朋友、亲人说的真心话,甚至可以是对特殊朋友的诉说,可这一类的材料实在匮乏,几乎没有,而这一板块历来都深得师生好评,这也使得满怀希望的二人由喜转忧,感觉这一期的没有了什么大的看点。
“要不我们自己编一些吧?”经过几次期刊编辑的罗大仁显然比较在行。
“编啊?不妥吧?那不是骗人吗?”王小强不知道如何是好,只是怀疑如此完成的妥当性。
“没有问题的,以往哪一板块缺了材料我们都是自己内部人员来写,最后在作者姓名处写个‘佚名’就搞定了。”王小强对自己的见解深信不疑,他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
“好吧,那需要多少啊?”
“咱两各自写一些吧,多多益善,你负责诗歌的,我来写散文类的,我做过几期了,剩下的交给我,你只管写好自己的就可以了,最后要定刊的时候你再看看就是。”
“好吧,诗歌就诗歌。”
王小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内容,他有是有太多的心里话想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说,比如那离世的双亲,那远在凤城的兄弟,那渐行渐远了的方彪、王大强等,只是有些是他不再愿意提及的伤痛,他不再愿意将自己的痛苦展览与人看,他宁愿自己埋藏在心里,最后确定虚拟一种感情,写成自己心里有着深深爱慕的人那样,内容如下。
致岳母
牛羊已经上膘
这是梦里梦外的兴奋与幸福
是我能给的聘礼
我深知自己的贪婪
强求众人异议的目光
你的女儿
我不舍的依恋
人们需要我以怎样的胸怀
才舍得松开深爱的手
见她 我心理就流淌着美好的感受
她有着不亚于母亲的贤惠
惟她听得懂我心酸的话语
我找不到任何天造地设的理由
始乱终弃的故事也不少
岁月的深邃
谁也不曾知晓
但负罪的荣誉永不追求
留年还有梦想
人生必得建树
让马达轰鸣起来吧
在岁月里置起篝火
等待牵起新娘走过天桥的瞬间
岳母 让我们咀嚼回忆里的灾难
把它理解为幸福的前提
对我们的婚礼多一份期许与祝福
(某年某月 某某人)
罗大仁读完连连称赞,“不是吧?你能写出这样牛掰的诗歌,不得了啊,我的大诗人啊,这完全不是一个高中生能够感想和敢写的啊,了不起,就这篇了,一个字也不能改。”“让我们咀嚼回忆里的灾难/把它理解为幸福的前提/对我们的婚礼多一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