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秦帝国风云> 第111章 李斯失意返楚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1章 李斯失意返楚国(1 / 2)

且说李斯不远千里,餐风露宿,一路跋涉来到秦都咸阳城,竟没赶上好时候!

李斯事先的打算是来投靠秦国相国吕不韦当门客,利用吕不韦的人脉,晋身秦国政坛,一展宏图大志。可是不巧,正遇到秦庄襄王赢楚驾崩(遇难),吕不韦也正被华阳太后修理,门客们纷纷退避离去,吕不韦也无心招收门徒了。

秦王嬴政13岁,不能当朝理政,按照宗室的规矩要服丧一年,不顾其他。华阳太后垂帘听政,把持着王国大权。

所以,李斯的自荐信一递上去,吕不韦就皱起了眉头。

吕不韦心中思量:这个李斯,是“天下著名的匪徒”荀子的学生,楚国人。华阳太后也是楚国人,这家伙明显会让华阳太后那狠婆娘如虎添翼呀!不行,要羁绊住他,不可让他投靠了太后,不行就干脆杀了他------

吕不韦笑呵呵地召见李斯,拉着他一同坐下来:“荀子的高徒呀,人才难得!我还记得多年前就是你给我传递书信,帮了我的大忙。我还欠你一个人情,一直没法报答呢----现在好了,你就做我的幕僚吧!”

李斯拘束地说:“蒙相国厚爱,后生荣幸之至。”

李斯立马成了吕不韦的高级幕僚,享受到优厚的待遇,住的是华屋名堂、出入有牛车、顿顿有荤腥,每月还有一两银子的赏钱。

可是,吕不韦一不让他问政,二不让他入宫,李斯被挂了起来,半年无所事事。吃喝好了有啥用?李斯可不是奔这个来的。看到吕不韦终日为政事烦恼,他又不好去催问,只好搁浅下来、度日如年。

半年后,吕不韦让李斯帮忙撰写《吕氏春秋》的若干章节,李斯总算有了事情可做,却根本不是他喜欢的,李斯很是苦恼。

眼看一年时间了,因为探讨《吕氏春秋》的若干章节写法,吕不韦总算与李斯有了一次政论交流。

吕不韦:“李斯,你觉得我在秦国施行的政策怎样?”

李斯直言:“相国恕罪,我觉得不怎么样!---”

吕不韦诧异:“嗯?---那你说说一二。”

李斯对曰:“相国对内之策,就是开放、松绑,革除严刑峻法、让百姓安居乐业,改善生活,发展商贸。这样做确实邀买了秦人之心,却让秦人慢慢丧失了尚武的传统,让秦人贪图享乐,再不复威武强悍。歌舞升平里,潜藏着巨大的危险啊!”

相国对外之策,就是远交近攻,攻而不灭,打打停停,我能看出:相国所追求的理想天下,就是七国共存、和谐世界罢了。我估计这种政策不会长久。

而且,决定秦国政事的,也不是相国您啊----”

吕不韦:“那你说说看---”

李斯:“方今天下大溺,秦国继承周统,兵强国盛,当整军备战、削弭纷争,一统天下,才是正道---”

吕不韦眉头紧锁:“这个----”

至此,李斯与吕不韦的政治观念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吕不韦期望的是“天下平衡、共生”,李斯追求的是:铲平天下,中华一统!

“道不同、不相论”,吕不韦毫不客气地疏远了李斯,李斯壮志难伸、被迫离开秦国的日子迫近了!

几个月后,李斯接到妻子的家书,书信里也是诉苦,埋怨他一年多了一事无成,还不如回家来。另外,楚湘在书信中还告诉他---老师荀子认为李斯出山的时机还不到,希望他能回来,以免因政见不同,在秦国遭人陷害。

李斯心有所感-----师傅为徒弟设身处地着想,说的有道理呀!

这时候,吕不韦已经投靠了华阳太后,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他自然不会再去与李斯计较。闻听李斯请求返乡,吕不韦心知这家伙是等的不耐烦了。

吕不韦对李斯说:“现在,司徒府缺少一名稽核,主要就是去各地审计各地登记钱粮的薄记、核对府库,虽然辛苦一些,但官职俸禄可不低,汝可愿意去?---”

李斯心想:开玩笑,那我岂不是白跟师傅学一场了?-----不去!

可是话到了嘴上,变成了:“谢谢相国美意,小人早年就是因为钱粮稽核的事情,才遭遇不幸的,如今却是见了就会头疼。------我听说外史、内史府上不是还有空缺吗?”

吕不韦挥挥衣袖:“外史就是屁颠屁颠整日在外面跑,那是年轻人干的事。内史就是给君王倒水、调墨、传个话什么的,汝的年纪都比秦王大了30多岁了,干那个有些不适合。”

李斯索性挑明了:“小的来秦国,无非是求做个殿前谋士。相国可否引吾上殿、面见秦王?”

吕不韦:“我这里很忙,此事以后再说吧。----”说罢,竟然转身走了。

李斯尴尬地回到自己居住的房舍,听管家在喊:“开饭喽!开饭,-----今日是肉包子嗷!”门客、仆人、守门军士们都嬉闹着涌去。

李斯打饭去的晚了一会儿,包子早被众人抢完了,只剩下小半桶菜叶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