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心在流浪> 第一章 一步到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一步到位(1 / 2)

挂钩,还是挂钩,我起来后,首先去看看王森林在不在,就怕他还要考虑,还要犹豫。就昨天和老黄和镇里提议的事情,先到张县长那边去摆一摆码头,我们就这个拜访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直接到张县长的工作单位去联系一下。

可能张也做不了主,但是肯定有做主的人。如果绕开政府,这个非常不现实,也不科学。

当然也不是宗教,所以还是需要联系政府的,之所以官员称为父母大人,因为他们有管理的权力。

如果没有政府,你生产的东西可能根本就没有销路,所以我们必须依托这个平台。事情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之极。

因为今天来的挺早的,所以我也仔细看了一下县城的景色,除了马路大点,规划整齐一点,其他的一无是处,灰色的楼层,单调的街上人群。连车子都是那么的稀少。

错,应该叫做井然有序。

由于是夏天,人们穿着基本一致,没有太多化妆品的年代,显得人都很质朴。

我们坐着公交到了政府门口,很不起眼的满是绿色满藤的大门亮着县府的牌匾,顺着柏油的大路上去,中间是个简单的水池,看着绿色的水左侧是几排四五层的办公楼,右侧类似食堂或是其他。

当我们在门口登记,拿了一张纸条,问清楚之后。

来到了张县长的办公室。门开着,里面有几个人,正在说着什么事情,我探头一望,就被张县长看了一个正着,

“王旁阿,进来吧。”

“哎”我和王森林就走了进去,看到旁边一个穿着工作服的人,我还向他笑笑,表示抱歉,打扰了他们的谈话。

张县长和坐在那里的一个人说,“叶工,你们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你看,这是丰台五金机械厂的王主任,他们已经都只剩一口气了。如果你觉得农技站培训是吃力不讨好的事,那么他们的失业是关系生存的大事了”

叶工苦着脸说,“张县,我们不是怕苦,是怕做了无用功,而且我们的人力也很紧张,我们坚决执行上级的指示,只是希望分开,分片按年来弄这个事情。”

我听了几遍,两个人的焦点主要其集中在集中和分片,一起和分期的事情,本来这种事情不需要到这里,下面都已经执行了,但是有人告到了张曙明这里,集中有些地方是根本来不了的,不但是时间的问题,更是人员凑在一起也是很难的。所以实际就是分片,分片那当然人员不够了。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专长,所以培训组下去连轴转肯定吃不消,

赶工来不及。

我插了一句:“暑假里老师放假,可以先培训老师,然后一人带一队,下去执行培训,有一人把关,比单独一人要好,比几个人一起下去要快。估计7月20号之前可以完成。如果按计划比原来可以快上一个半月,关键是人可以轻松很多。”

其实这种借调的事情由来已久,只是叶工权限不够,或是思维死角。

“好,就在有相关经验的老师中抽调,以党员为基础,补贴餐费,分片和集中相结合。”

看来老师的素质是可以相信的。张曙明解决了一个目前扯皮的问题,就开心了不少。

叶工只好作罢。

在他们走后,王森林就把计划书提了上去,说:“张县长,我就厂里的问题考虑了很长时间,我和老黄觉得做这个程控交换机是挽救我们厂的改进方案,”

张曙明抬头望了我一眼,说,“怎么这么快就想出主意来了。”

接过后,仔细看了起来,不过很快表情就高兴起来,“啊呀,王森林同志,你给我放了一个卫星阿”

当王森林把一些具体参数和流程说出来后,张曙明眼睛更亮了。

“有两点,一是样机我们这边能消化技术吗?二是沪海那边能配合吗?”

“这个其实没有问题的,我先说第一个问题,我们省城其实就有基板制作,除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有问题,其实一般的都不成问题,为什么选择沪海,是因为他们那边的东华厂已经开发了仿真器,可以模拟运行,这样生产和调试我们可以一次通过。省城的红光厂我们当作第二梯队”我马上接口“第二个问题,我们不但能消化技术,而且有所创新。因为我们尽量从杏港拿到详细的实用技术,可能商业机密,目前还不能全部透露。”

张曙明踌躇了两下,还是下了决定,跟我们说一起先去见见陶县长和孟书记。

都说班子市长和书记就是两面,总是脱离的,不过我看到陶县长和孟书记就觉得,凡事都有例外。

张曙明先讲了丰台五金机械厂的困境,接着简单叙述了几次轻工局和丰台镇的方案争执后果,最后郑重地拿出计划书,描绘了在困境中下定技术改革决心的厂里踏实的管理人员和中层领导王森林同志以及敏而好学的王旁同学。

陶县长,看了计划书,想了想问:“我听说沪海前段时间刚好通过六万四千门电话的程控交换机,这个十万门,可行吗?”

这个说法,不但张县长沉默,王森林也是瞠目结舌。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