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中救过先祖的姓命,因而被废除奴隶之名,赐姓为‘狄’,并特许将狄姓与姜姓共同列为我有娀氏一族的家谱。”
“我从来就没有把他当做奴仆,如果不是因为我的事情。他早已被父亲收做养子,赐姓为姜。我们现在应该已经是兄妹相称了。”姜琳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他是那么的痴情,当得知父亲要将我许配给赢成子时,他像疯了一样,跑到父亲那里求他不要把我许配给别人。父亲得知此事后,把他逐出了西境高原之地。从此我们就再也没有了联系。直到当夏桀迎娶昆吾氏一族的伊妺喜时,我才知道他流落到了昆吾氏一族的领地,并被昆侯赐姓为伊。”
赢濂听了,不由得叹息:“这场风波我也算是有所耳闻,葛伯当初也因为你们的婚事大动干戈。不过如今事情已经全都过去了,伊尹大人现在已经贵为当朝三司之一的大司空,也算是有所失,必有所得。”
“我早就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姜琳说道,“他小就聪明过人,还学得一身好厨艺,甚是会讨人欢心。只可惜这么多年未见,不知道他变成了什么样子。”
此时船家已经开始准备锚石和绳索,向着岸上的码头高声呼喝,应该就要靠岸了。这上河的水流湍急,必须要从船上把绳子抛到岸边码头上,由岸上的人将船向岸边拉拽才能够顺利靠岸,否则单凭两个船夫的浆是绝难顺利靠到岸边的。
姜琳和家臣们也都开始收拾行李,准备上岸。
这上河的源头乃是在西陵古国境内,那是一个神秘的古老国度,坐落在比西境高原还要遥远的西方。当然不单单是上河,就连天堑大江也发源于那片经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的冰川雪山之上。传说中那个国度曾是这片土地上最后的仙人居住的地方。那里雪峰林立,周围被广袤的高寒荒源,戈壁草地所围绕,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到达那个国度。
这上河曾经洪水泛滥,河道错乱,居住在两岸的百姓黎民饱受水患之灾。先帝大禹曾率众氏族开山破阻,疏通河道,治理水患,使得如今这上河两岸成为了土地肥沃,山林富饶之地。尤其是居于王领之地的这段上河两岸,更是哺育了无数繁华的城池村落,充满了勃勃生机。
船靠岸后,姜琳额外多赏赐了些钱币给那船家,那船家自是十分的高兴。
隔着码头看去,这里并不是十分的偏僻,岸边就有宽阔的驿道。和码头的船工打听了一下,往东走约莫再走数十里,不远处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村落。待仆人们将行装整理齐备,大家一同向着前面的村落走去。
这一行人到达村落后,天色已经渐晚。大家商议了一下,天色不早了,还是明天再赶路,于是就在附近找了一家客舍住了下来。小店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布置的十分雅致。店主人显然也算是有些才学,喜欢般弄些书简琴乐,古董奇石之类的。小小的院子里堆满了制作简书的竹节,还摆放着不少假山石雕。店主人并不常来,这里全部委托给当一个百姓和两个年轻伙计在打理。听那两个伙计说,此店的主人颇有些来头,似乎在朝中有着很硬的后台。
姜琳也未多想,毕竟一行人多日来旅途劳顿,实在是有些疲惫,便住了下来。
(二)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便收拾好了行装继续赶路,此间距离夏都安邑已经不算很远。他们从村子里雇了一辆马车,又买了两匹好马。雇佣保镖和一个仆人骑着马走在前面,姜琳和赢濂,还有那个女仆坐在马车里,由另外一个仆人负责驾驭。这样脚程马上快了许多。太阳还未落山,一行人便到达了夏都。
穿过宽阔的大路,远远的就能看到夏都那宏伟的城池。姜琳也有很久没有来过这里,夏都巨大的变化让她惊诧不已。外城的集市已经是谷仓、店铺林立,小商小贩的摊位一个挨着一个,黎明百姓川流不息,远远的就可以听到集市里的喧闹声。
穿过高大城门走入到外城之内,更是一片繁华的景象。华丽的宅院、凉亭楼阁、酒家客舍、赌馆妓院应有尽有,一座接着一座。从这大夏王朝众多邦国运送来的特产货品,堆积在商贾的仓库门前,显示出这座城市贸易的繁盛。街头巷尾,人头攒动,络绎不绝,这里果然不愧是夏朝的第一大都城。
他们一行人在这都城中寻了一家位置比较偏僻的客舍住了下来。姜琳自然待在房间里等待消息,而赢濂则扮作货商去打探消息。
“夫人,”赢濂提醒姜琳说道,“我们此行是假扮行商而来,无法进到那中城之内,我们又不能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不妨先找个地方暂时住下,待我去打听一下伊尹大人和君候的住处。咱们再行联络。”
“嗯,我明白,”姜琳点头回道,“此处耳目众多,我不方便多走动,只有劳烦你了。”
“有什么消息,速来通知我。”姜琳在赢濂离开时叮嘱道,显然她表面的平静无法掩饰其内心的焦虑。
这件旅馆的位置并不是很好,是一栋二层的木屋,远离集市和商铺集中的闹市街区,但是还算干净,房间也算宽敞。店家是个中年妇人,一进门就上下打量了他们半天,搞的姜琳浑身的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