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王是西周朝王的第五位帝王,关于穆天子西游遇见昆仑西王母的传说故事除了战国时期《列子》中记载之外,大约1700年前,时当西晋太康年间,在河南汲县的一座战国古墓里,盗墓者意外地发现一批埋藏了五六百年的竹简,有数十车之多,计十余万言。经人整理,写定为75篇,《竹书纪年》和《穆
天子传》即其中两篇,而《穆天子传》又是唯一能完整保存至今的。
从这些证据可以看出来,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和西域其实还是有联系的。
如果说这些玉匣所用的昆仑玉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话,那么,这座黑帝颛顼之神庙在当时应该是存在的,可是,为什么突然在汉初刘邦时期就突然消失不见了呢?
五大家族传说当年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正是秦汉时期,也就是说,毁灭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
如此规模宏大的颛顼神庙,要想被毁灭而又不留任何痕迹,谁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师慕泽突然想到了焚书坑儒的秦始皇。
也只有在那样的时期,那样中央集权的时候,才有可能彻底抹杀一段历史。
为了证明自己心中所想,师慕泽再次打量起这座神台。
神像早已被毁,神台是普通的青石雕刻而成的,并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突然,慕泽在神台的一角发现了几个浅浅的坑洞,锥形的。很显然是被什么兵器所刺进去的。
在当时,青铜器兵器向铁制兵器进化的时代,什么兵器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很显然不是剑,因为剑是扁尖开刃的,要想造成这样的坑洞是根本不可能的。
难不成,是当时秦军管制很严的秦弩?
如果猜测无误的话,是不是可以说,这座黑帝神庙,毁在了秦始皇之手呢?
师慕泽突然发现自己的心跳加速了。
就好像是一道无形的线在牵引着自己,一步步的靠近一个惊人的秘密一般。
炎黄子孙,虽然后人都这样说,但其实,炎黄两大世系可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征战才最终统一成为中华民族的共祖的。
师慕泽静静地站在神台前开始梳理起炎黄两大世系之间的代表人物来,希望能够找到黑帝神庙与秦始皇之间的联系来。毕竟,黑帝神庙消失在秦朝时期,那么,这二者之间,肯定应该有一定的联系。
慕泽开始默默地排列其黄帝世系来,其实很简单,黄帝世系的传承是史书记载中最为清晰的:
1、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取代神农氏
2、少昊,一说为黄帝之子玄嚣,母曰女节。另有一说为太白金星之子,故为白帝。
3、颛顼:黄帝之曾孙,少昊之侄孙。为黑帝。
4、帝喾:黄帝五世孙,颛顼之侄。少昊之曾孙。
以上四位是黄帝世系的四大先祖,再往下,则是他们的分支传承了:
1、后稷:帝喾与长妃姜原之子,为周族的祖先。
2、契:帝喾与次妃简狄之子,为商族的祖先。
3、尧:帝喾与三妃庆都之子。
4、舜:黄帝的八世孙,颛顼后裔。
5、禹:帝颛顼的曾孙。
可以这样说,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一直到商周,也就是秦朝之前,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的,其实都是黄帝世系的人。
那么,炎帝世系的人,在其中,又占有什么地位呢?
师慕泽仔细地想了想自己以前看过的一些资料:
1、神农氏:首领称炎帝,名石年,姜姓,羊图腾。传说在位140年(约公元前3216~前3077年),一说在位120年,卒葬湖南茶陵(今酃县塘田乡鹿原陂,又名炎陵山、皇山)。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2、蚩尤氏:炎帝之后(一曰先仕于炎帝),出自羊水,仕于黄帝。为主金之官,默观神农世衰,潜铸金类,以为利器,举兵逐榆罔(炎帝裔),自号炎帝。后作兵伐黄帝,并曾请风伯雨师助战,终为黄帝击败于涿鹿之野,被杀。他是战神和兵器之神,而兵器的发明乃源自农具和其他生产工具。
3、共工氏:亦名共攻氏,炎帝后裔。性格暴戾,易于为非。相传因与颛顼争强为帝,曾与东夷族大战,不胜,而怒触不周之山,致使天倾地陷,造成人间大灾难。
4、四岳氏:首领为伯夷,传为共工之从孙,曾助禹平治水土。本为大禹选出的接替王位之人,后大禹之子启接替王位,伯夷不服,率兵讨伐,遭启镇压。
就是这里了,师慕泽猛地一拍脑袋,原来答案竟然这样简单,师慕泽兴奋地叫了起来,他想起了初中历史课本上的一段话,就是尧舜禹禅让制被夏启终结的那段故事,伯夷与夏启是主要竞争对手。师慕泽记得很清楚,伯夷原是舜帝的大臣,后帮助大禹治理天下,伯夷,曾经被舜帝赐姓位嬴,正是秦始皇的祖先!
黄帝夺了神农的天下,从此黄帝世系取代了炎帝世系的统治地位,而秦朝统一六国,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