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神踪> 第16章:洞底玄机现,炎黄二系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章:洞底玄机现,炎黄二系传(1 / 3)

师慕泽在暗门后的神台前看见了标有五大家族姓氏的石盘,心想道:“难不成这是我们五大家族先祖们祭祀颛顼帝的场所?”

“既然有缘,我就代表我们萧家祭拜一下吧,毕竟,颛顼帝可是人文共祖的。”说完,师慕泽就像模像样地一下子跪在了写有“师”字的中间的石盘上。

萧泽刚一跪定,就听见神台上的雕像底座前的一块石板一下子就陷了进去,只听见“吱吱咯咯”的几声过后,三个精美的玉匣升了上来。

“原来玄机在这。”师慕泽大喜,鼎鼎大名的颛顼神庙肯定大有玄机,说不定破解谜团的钥匙就在这三个玉匣之内呢。

师慕泽刚想用手去拿玉匣,突然,又觉得有点儿不妥。

不要鲁莽。

师慕泽暗自告诫自己。

颛顼帝一生大战共工,统一九黎,绝地通天,灭巫驱鬼,每一件事情都是惊天动地,不可能不产生很多力量强大的仇家。

而从壁画的更改,和考古专家们推断,这颛顼神庙突然失踪之谜和护灵的五大家族曾经遭遇灭顶之灾这些事情上来看,颛顼神庙肯定是遭受过不明势力的严重破坏,不然,也不会在历史上一消失就是两千多年。

颛顼帝也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十岁就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辅助叔父白帝少昊治理天下,二十岁正式登上帝位,成为和黄帝,少昊,伏羲,神农并称的五帝之一,从他身边五大护灵家族师、杨、司马、沈、冉等身上就可以看出颛顼帝有着怎样巨大的能量,珍珑棋局般的石板机关都显示出他的神庙的匠心独运,如今,这轻易就出现在神台上的玉匣,肯定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能够让人得到。

可是,如果是敌人过来的话,肯定不会像颛顼帝的神像下跪的,那么不下跪,也就不可能出现玉匣,那么也可以反证出,这玉匣有可能是真的呢。

这还真是一个两难的境地。

三个玉匣,师慕泽仔细地端详了一下,是高古玉中的昆仑玉一脉。

昆仑玉是一种软玉。又称青海玉。产自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与和田玉同处于一个成矿带上,昆仑山之东曰昆仑玉,山之北曰和田玉,两者直线距离约三百公里。昆仑玉质地细润、淡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高。这玉匣的用料属于白玉中的下品,虽然这样,但因为它的年代久远,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历史上昆仑玉并不出名,应该说被开发得很少。因为提到美玉,很多人第一位想到的应该是和田玉。

在收藏古玩界,昆仑玉都是被当做下品的。

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其金牌采用的金镶玉工艺,上面的玉就是昆仑玉,这才让昆仑玉名声大噪。

但其实并不然。

昆仑玉不被民间所接受,但其实,有一个行当,昆仑玉可是很走俏的。那就是宗教界。

昆仑玉玉质是比不上和田玉,但昆仑毕竟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为神秘的地方,是中国古神话中的神山,道教奉为神仙所居的仙山。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隆起体块。古书中或称昆仑为墟、或称为丘,它是“万山之宗”、“龙脉之祖”,这样神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诸神居住。最早的传说是人面虎身、长着尾巴的神守护在那里,以后就变成了美丽的女子西王母。相传她是昆仑山的仙主。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气象万千,为道教昆仑宗派的发源地。

作为中国第一神山,千百年来昆仑山留下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和难解之迷。共工氏驾龙凌空,猛地撞向昆仑山。一声震天巨响,昆仑山拦腰折断,山体轰然崩塌。天地发生巨变,山川移动,河川变流,大地向东南塌陷。天空向西北倾倒,日月星辰都改变了位置……

上古的神话也许应验了亿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从大约4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以片麻岩、板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组成太古代地层到使亚洲发生褶皱、变质、断裂的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新生代地层,地球内部经历了多代地壳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石类。据当代科学考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地质板块活动之剧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交汇处也是两大地质板块交汇点。不断的运动和撞击,在板块间巨大的挤压力量和地底岩浆的共同作用下,一种神奇的矿物结构形成了,那就是神奇美妙、独一无二的昆仑玉石。……

在道家和佛家,昆仑玉都是制造礼器和法宝的首选。但也都是自唐代以后,中华加强西域的交流和控制之后才产生的事情。

可这先秦时代的颛顼神庙里,竟然出现了昆仑玉,这难道不是另外一个谜团么?

难道在那个时候,这中原地区就已经和西域联系紧密了么?

突然,师慕泽想起来一个名字,周穆王。

《列子周穆王》记载:“穆王不恤国是,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瑶,王和之,其辞哀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