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我很后悔这次穿越> 第49章 时间都去哪儿了(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 时间都去哪儿了(3)(1 / 3)

“是用你说的那眼泉水的水泡的?”王恩泽问。

“正是。”张三宝给每个人的缸子里把水添上以后,把那泉水如何甘甜、如何能治病、水里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如何如何的好处等等仔细说了一遍,大家都觉得他说的神乎其神。张三宝说完了泉水的妙处以后又补充道:“如果你们不信的话,等会儿吃过饭我领大家去那泉边看看,你们亲自喝几口尝尝就明白了。”

说话间,玉翠端着一瓦盆鸡肉,张四娃的媳妇端着两盘菜过来放在桌上,一盘是腊肉炒土豆片,另一盘是从五风山上摘的不知名子的山野菜。张三宝从厨房里端了一笸箩蒸馍,馍是两色的花卷,一层白面里裹着一层荞麦面。老张招呼大家说:“来来来,家常便饭,大家别客气。”说着,拿起筷子夹了一个鸡头放在严波的碗里。严波客气的说:“不忙不忙,大家一起来。”老张很认真的说:“咱乡下人的规矩多,有客人吃饭,谁的官儿大谁就得吃鸡头。没当官儿的在场的时候,谁辈分最高谁就得吃鸡头。今儿你严书记是这里最大的官儿,所以你就得先吃个鸡头。下来是王书记,他也得吃一个,如果再有个鸡头那就是李乡长的了,可惜今天只有两个鸡头,就委屈一下李乡长了。”接着对李乡长说:“你离两个书记不远,就吃个鸡脖子吧。”说着把一块鸡脖子夹在李双德的碗里,老张说的这一番“规矩”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其实这个风俗到处都一样,严书记也是知道的。”王恩泽笑着说。

张三宝见两个秘书半天没吭声,只是跟着大家笑,就往他俩的碗里夹了几块鸡肉说:“两位不要客气,乡下人做饭没那么多调料,只是弄熟就成了。”两个秘书笑着点点头说:“自家人,不客气。”

严波夹了一筷子山野菜边吃边问张三宝:“你当过兵?”

“对。”张三宝点点头:“在部队干了七八年。”

“噢?还是个老兵哩。在部队干什么职务?”

“没职务。”张三宝直爽地说:“志愿兵,一直给首长开车,回来时按排级待遇。”

“部队在什么地方?”严波又问。

“在河西走廊,戈壁滩上跑了七八年。”

“这么说你张支书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了,啊?”严波风趣地说。接着把话头儿一转:“你说说,你们这里的群众为啥穷?”

“没经济来源。”张三宝不假思索地说:“主要是耕地少。风调雨顺的年份还多少弄点粮食,加上些野菜,村里人大半还还能过得去,遇上天爷不顺当的一年,村里一半的人只能出去谋生。”

严波心里明白,张三宝说的“出去谋生”和五风乡街上的那个剃头匠老头说的“出去想办法”是一回事儿,就是出去要饭。沉思了片刻后严波又问:“改革开放以后这几年村里的情况咋样?”

“我是去年年底才回来,这几年的情况不十分清楚,我只知道现在村里群众的生活非常困难,多数农户家里连个油盐钱都没处弄。”张三宝回答。

“这几年过来情况虽然好一点儿,但变化不大。关键是群众手里没钱,没有来钱的门路。”老张插话说。

“这里的农民群众除了种粮食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经济收入?”严波转身问坐在旁边的老张。

“基本上再没有其他收入,”老张说:“前些年村里人还到山里剐些毛竹,编些竹帘子,或者划成簚条编些农家用的篮子、筐子、簸箕什么的拿到集市上卖俩钱。这几年上面的政策不允许了,封山育林,不让群众进山了,群众来钱的这点儿门路也就断了。”说到这里,老张见严波摇了摇头,长长地叹了声气,没敢再往下说。饭桌上的气氛一下子沉闷起来。

刘秘书咳嗽了一下说:“按说领导们谈事儿我不该插言,可有一件事儿我不明白:国家早就有移民政策,把自然条件差的地方的农民移到条件好的地方去,这里的农民生活条件这么差,为啥不往外地迁移呢?”

“咋没移?”李双德说:“前几年我们就办这事儿了,但成效不大,乡里迁移到海西去的几十户全都跑回来了,他们说在那里住不惯,说这里再不好还是他们的老窝,穷死也不愿离开这方水土。”

又是一阵沉闷。

张三宝有意打破沉闷的气氛,做着笑脸说:“大家边吃边说,边吃边说。来,陈秘书,你把这个鸡大腿解决了。”说着把一个鸡腿夹在了陈秘书的碗里。这时,严波的目光又钉在张三宝脸上,表情十分严肃,语气十分凝重地问张三宝:“你这个村里的领头人有没有能改变你们村贫穷的办法?”

“有!”张三宝霍地一下站起来,一个立正的姿势,就像士兵接受命令一样坚定地回答。

严波见张三宝回答的如此坚定果断,如此不容质疑,心里为之一震,但表情依然沉稳地说:“什么办法?说说看。”然后抬手示意让张三宝坐下。

其实,在刚才严波和老张对话的时候,张三宝早就准备好了要说的话,即使严波不问他也要把早就想好的话说出来。因为他知道这会儿市、县、乡的领导们都在当面,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