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宋枭王> 第2章 触犯逆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触犯逆鳞(2 / 3)

宋朝兄弟之间的称呼都是以哥相称,前面加上排行,弟一般都用自称。

“臣弟遵旨!”

“来人,看座!”

赵棣走上殿前,作揖临座。

“臣弟病榻之中,乃游太虚,闻见仙家。仙家乃告臣弟如今天下之势的因果。”

赵桓又催问:“是何因果,十四哥快快道来。”

“臣弟所诉之事多有禁忌,望陛下切莫降罪。”赵棣起身跪拜。

“你尽管说就是,即使有,朕也当是梦言梦语。怎会怪罪?快快请起。”

“臣尝闻金主完颜吴乞买乃太祖转世,皆因烛影斧声而起!”

此话一出,整个朝堂为之寂然,赵棣已经触犯了逆鳞,百官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眼睛都发直的看着赵棣,甚至有岁数大的官员直接晕倒在地。赵桓也是呆若木鸡,他万万没想到徐王会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根据历史记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寝殿后,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赵匡胤随后去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由于没有证据,所以无法证实,成了千古疑案。

而百年后,崛起于东北的女真派使者完颜吴买出访大宋汴京,因为他长得太像宋太祖所以转世传说一直流传在市井。

“徐王,按你所说,岂不是金国出兵伐我,是顺天道之理了?”李纲急声问道。

赵棣道:“我可没这么说,本王只是说那仙家所讲之事,并没有半点自己之言。”

“百年前的事了,又有谁知晓。”赵桓叹了口气,堂下百官也是叹了口气,连官家都没有什么动作,这些官员也心照不宣,不管是哪一系当皇帝,这天下还是姓赵不是?

“仙家又道:虽在劫难逃,唯有一计可以避免此难。”赵棣接着奏道。

赵桓此刻心中也是乱如麻,本不愿做什么皇帝,可是爹爹是赶鸭子上架,这不当不成啊,无奈之举接过这个烂摊子,现在爹爹自己逍遥快活。赵桓想既然在其位谋其职,好好干就是了,哪里知道这北方的战事不断,现在每天睡觉都不安稳,对于到底是跟金国和谈还是战争,心中都没有个底,心中唯一想的就是能舒舒服服的过一天好日子。

赵棣的刚才那句有一计倒是说到赵桓心坎上去了,赵桓忙问:“十四哥快快说来,什么计策?”

“如今金国南侵,依仗刚灭辽国之势,所谓士气正足。臣弟又闻西夏已臣服金国,如今北方西北已无后顾之后,臣弟想问陛下若为金国君主是该攻宋还是和宋?”

赵桓答道:当是攻也!

“一切诸国并没有永远之朋友,而有永远之利益也!如今我国兵力羸弱,只有西军还有可敌之势,然西军守在西北,阻遏西夏贼人,若回师勤王,西夏虎视眈眈的西北岂不是唾手可得!金人既与西夏为从属,金人怎会遵守我宋金海上合约?只要金人分兵俩路再次逼近我土,西夏边境派人骚扰,依靠骑兵机动优势,即便是再次合围东京也不是难事!当下之道,迁都才是圣举!”

赵棣一气呵成,简单扼要的分析当下的局势,赵桓听后大为赞赏:“十四哥当真是吴下阿蒙也!几日不见竟有如此之见识!”

“徐王所言当今形势真是一语中的,老臣同意迁都一事。”一个年纪稍大的老头从列中走出。

“种相公,迁都一事可是关乎到大宋威严,岂可戏之?我张邦昌不苟合也!”张邦昌跪在地上朝赵桓行李,一副今日如果迁都就再也不起来的架势。

“哼!你这是奸臣之心夺忠臣之道!”种师道骂道。

赵棣多瞄了种师道几眼,老种经略相公果然名不虚传,唉,可惜这自古皇帝喜欢小人。

于是乎,朝中关于迁都的事情,又热议了起来。

最后,李邦彦及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唐恪,吴敏等主和派人不同意迁都,宗泽,种师道为首的主战派却同意迁都,俩股人当堂吵的是不可开交。

“宗泽你这老匹夫,若果迁都我白时中第一个不同意。”说着便扑通跪在赵桓面前:“陛下,道君皇帝都没有迁都,自古真宗有御驾亲征,到如今哪有临阵脱逃之理!还请陛下治徐王大逆不道之罪!”

“臣附议治徐王之罪!”

“臣附议治徐王之罪!”

……。。

主和派占领的朝堂已经一阵风似的不同意迁都,赵桓心想即便赵棣说的对,如今大臣们会同意么?自己一个新上任的皇帝,怎么会跟诸位大臣为敌?宗泽与种师道多年在地方领兵,但是在这朝堂为官之道还是势少力单。

“这个,这个诸位卿家,迁都之事搁置再议,关于徐王治罪之事就免了吧。”赵桓开口想帮赵棣,毕竟同一个爹所生。

主和派如今家大业大,他们的目的就是排除异己,如今赵棣已经成为他们的眼中钉!

李邦彦道:“陛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