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宋枭王> 第2章 触犯逆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触犯逆鳞(1 / 3)

天明一早,东方红霞初现,赵棣已更衣起床,府中上下也是忙的慌乱。下人们心中都是不解,平日里都要睡到辰时才起,今日却是闹的哪一出?王爷毕竟是王爷,也不敢多问。厨房的老妈子做好了早茶,端到屋子里。

赵四被唤来吃茶说是轿子已经备好,上朝该是卯时,吃完就走。

赵棣问:“抬轿子的小厮用过饭了”

“回王爷,都还没有。刚起来,便临在门口等候。”

“也不急于一时,吃饱了才好抬轿。秋儿,唤他们进来一起用茶。”赵棣说道,秋儿起身便去。

赵四却是阻拦道:“王爷乃千金之躯,怎可与下人一同吃茶?倒是送王爷回来后,老妈子再烧些茶饼与他们就行。”

秋儿忿恨的看着赵四:“你是狗眼看人低!”

赵棣也不理他们,只撵着秋儿去唤人,当赵四的话至若罔闻,说实在的这北宋的早茶还真不赖。

小厮们进来也是唯唯诺诺的,各种阿谀奉承之言说了一大堆。赵棣放下话:“再磨磨唧唧的,本王要误了时辰了,罚你们一年的工钱!”

个个这才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趁小厮们吃茶的功夫,秋儿又送来了朝服,赵棣换上后,便急匆匆的出府进轿,赵四跟在一边,不断的催骂着:“小厮们给我腿脚利索点,要是误了王爷大事,看我不好好治你们的罪。”

轿夫们一路小跑,赵四也跟在后面跑的气喘嘘嘘的,终于到了宣德门口,来早朝的大臣们都在这里守着,人群熙熙攘攘,议论声更是鼎沸。

众臣朝赵四的轿子看来,便有人嘀咕开来。

“那管家没见过啊,诸位大人可否识得?”

“本官上朝多年,从未见过这人,莫不是今日会有什么事发生?”

“还有什么事发生?金人都围过东京城了,还有什么不能发生的!”

三人议论的同时,又有人插道:“那是徐王赵棣家的管家,昨日沂王府宴请,本官倒是瞧见了。”

“这么说来,那轿中之人是徐王?”

清晨红日初升,光照大地。赵棣手执玉笏(hu),身着朱色蟒袍,昂首阔步迎着朝阳,朝宣德门门口走去。

这一幕使得门口的百官炸开了锅,徐王一词不绝于耳。赵棣权当不顾,又听得前有宦官宣话,百官便依次顺步走进门中。赵棣跟上百官的队伍,走在后面,那些在赵棣身边的官员都以一种难以置信,非常诧异的眼神看着他。

赵棣倒是不在意,有句话说的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跟着百官的队伍没走几步,便有一太监传话让徐王移步前首。赵棣跟着小宦官,走在队伍旁边,开辟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百官的小声议论也是不绝于耳。

按照大宋例律,王室宗亲是不准入朝从政的,除非得到官家的恩许。赵棣知道今日之事怕是会触犯龙威,不过这正是他所求的!宗亲犯法无非就是降级,本是王爷的他弄不好直接贬个郡王当当,然后离开京城流守外地。

赵棣徒步走到队首,那领头的俩个官员都是穿着朱色朝服,一个面目刚毅,虽到中年依旧散发出凌风之气,而另外一人面带微笑,虽有才气袭身,却是有股放荡不羁的浪子味道。

赵棣料想:那刚毅之人定是李纲,而这浪子无非便是人称“浪子宰相”的李邦彦!

“徐王今日为何上朝面圣,岂不闻宗法有别?”李纲朝赵棣微微作揖,一股指责的气息扑面而来。

赵棣还礼赔笑道:“相公责问的是,不过本王见如今外患犹重,只想旁听于朝堂,见习政事,帮官家分忧,别无他意。”

“哼!即便如此,怎可将祖宗之制抛于脑后!”李纲撂下一句话,便径直走去,而李邦彦却是笑眯眯的跟赵棣搭讪着:“徐王之举,真是感天动地,莫要理那个老匹夫,严板的跟老妇人的臭脚!”

“李太宰此言差异,李相公也是在其位,达其责而已。”赵棣笑道。

李邦彦一直跟赵棣插科打诨,直到大庆殿内,赵棣叹想着这李邦彦没有什么功名的人,就靠着这张嘴在这朝堂混了多年,也是有些本事的,可是一想到这求和之事都是他在主导,心中便打算着以后还是少跟他来往才好。

进入殿中,这大庆殿果真是和史书上记载的一样气场宏伟,而那个坐在上面穿着龙袍的人,便是宋钦宗赵桓,不过此时却不能称呼人家钦宗,这庙号是死后才给的,活人哪来的庙号。

百官一到殿中,便安静如水。

听得赵桓说道:诸位大臣有事快快奏来。

李纲移于列道:“老臣奏徐王不服宗律,竟无圣意,私自随朝!”

这一句话再次掀起了巨浪,臣子中又开始议论起来。

赵棣不急慢的从最后穿着青袍的人群里钻了出来:“启禀陛下,臣弟今日偶得仙家奥义,特来见习政事,好为陛下分忧。”

赵桓惊道:“十四哥前些日子,朕听说你有疾在身,今日却说是偶得奥义,那你可道出来与朕和诸位卿家听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