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诸子百家之纵横天下> 第9章 仁人爱人 君子之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仁人爱人 君子之道(1 / 2)

秦国咸阳宫。

进宫准备禀报事情的李斯在走到里殿门只有几十步时,看到好几个内侍神情慌张地从殿内出来,隐约从殿内传出秦王政的怒骂声和东西的落地声。来到殿门旁,李斯顺手拉住一名内侍,低声地问:“发生何事,大王如此震怒?”

“公子扶苏。”内侍轻轻地吐出了四个字。

听完,李斯顿时有所明了,松开抓住内侍衣服的手,任他离去。公子扶苏是秦王政的嫡长子,年纪十六岁,秦国王位的继承人。与父亲秦王政奉行法家,以霸道之术治国的理念不同,公子扶苏性情宽厚,主张以怀柔之术治民,曾多次直谏,顶撞秦王政,惹得他多次震怒。

秦王正在气头上,李斯并不急着进去,先是在门口等着。殿内恢复平静许久,估摸着秦王的怒火已经差不多熄灭,李斯这才高声喊:“启禀大王,臣李斯求见。”

“进来吧!”听完,李斯这才慢慢走进殿里,来到跪坐在案前的秦王政的面前。

“李卿,今日进宫,所谓何事?”秦王政一脸平静地问道,一点也看不出刚才发怒的痕迹。

“回大王,臣的地网搜罗到了那赵国李牧的情报,昨日刚刚送到臣这里。今天一早,臣就进宫将其呈给大王。”

一听到是那李牧的情报,刚刚还四平八稳坐着的秦王政顿时有些坐不住,说:“快快呈上!”

“是,大王。”说完,李斯躬着身子,从袖子里拿出一块布帛,双手端着布帛高过头顶,将它送到秦王政面前。

拿过李斯手中的布帛,李斯随后立在一旁等候,秦王政将布帛展开,放到左手上,右手捏着布帛的一边,开始看了起来。

“想不到,这李牧也是一员将才,常年在赵国北边戍卫赵国北境,怪不得寡人未曾耳闻。”秦王政边看边念道。

“如果这李牧能为我秦国效力,那有多好,那我大秦的北境就可以无忧了。”看完布帛的秦王政忍不住叹道,将手中的布帛放到案上。

“大王,那这李牧该如何对付?”李斯请示道。

“你看着处置吧。”秦王简单地吩咐道。

“是,大王。”李斯领命道,刚想转身离开,秦王政突然出声问:“李卿,那桓奇败战叛逃案处置地如何了?”

“回大王,桓奇丧师败国,又畏罪潜逃,罪无可赦,廷尉监连夜审理,已经有了判决,族三族。”李斯回道,心中纳闷秦王政怎么会突然提起此事。

“嗯!”点了点头,秦王政微微一顿,跟着又说:“桓奇罪恶滔天,当诛三族,斩首示众,至于少儿……四尺半以下的少儿,没入官府为奴。”

虽然十分意外秦王政的“仁慈”,但李斯没有多问,心中已有所明了,领命退下。

赵国邯郸城,冉吾的府中,荀况正在冉吾为他临时设立的讲堂中,向那些慕名而来的儒家弟子讲课。至于白阖,他可没有像那些儒家弟子一样有耐心跪坐在席子上,儒家的“之乎者也”的东西对他来说还是太枯燥了,只是叉着双手,靠在讲堂一边走廊的栏杆上,若有若无地听着。

“白阖大叔,你这么早就过来啦?”话音一落,子通就出现在走廊的一头,这小子有点偷懒,辰时都过了大半才过来。

“子通,太阳都照屁股上了,你才起来,不怕你冉吾师叔责罚吗?”白阖调笑道。

“怕什么,我现在是跟着师叔祖,师叔祖都没说我,冉吾师叔他怎么好意思责罚我。”子通一脸无所谓地说道。

这边冉吾也看到了子通,脸色一正,出声叫他:“子通,都已经迟到,还不快快入座听讲。”

“还不快点去,你师叔叫你了。”白阖幸灾乐祸道。

“哼!”不满地冲白阖撇了撇嘴,子通一脸不情愿地来到讲堂的末尾,乖乖地听讲。

大概一个多时辰过去,时近正午,上午的讲课结束,跪坐在地上的众弟子纷纷起来。子通一边揉着跪得有些发麻的双腿一边向白阖这边走来,来到他身边,开口抱怨:“白阖大叔,为什么你不用听课?”

“谁说我不用听课了,我这不是在听吗。”说完,白阖笑着抬起手,用手指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你这算什么听课?”子通不满道,“应该跟我们一样,跪坐在师叔祖面前,听他讲课。”

“小子,自己不好好学,还这么要求别人。”白阖抬起手,戳了戳子通的脑门道,“刚刚荀老师不是说过‘子曰,躬自厚而薄于人,则远怨矣!’吗?我看你小子,不仅没远怨,还变本加厉啊!”

说实在的,白阖也挺佩服这些儒家弟子,讲究礼节,两个时辰的讲课,正襟危坐,跪坐在席子上,如果是他,肯定是坐不住的。

“就你懂!”子通白了一眼道,一屁股坐到白阖身边的栏杆上。

因为有几位弟子对上午讲的内容有些不明了,正围着荀况请教,荀况还地跪坐在原地为他们解答。冉吾已经从位置上起来,向白阖这边走来,神情自若,脚步如常。

来到白阖的身前,瞄了旁边的子通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