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红柳滩> 第60章 天塌地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章 天塌地陷(1 / 2)

第五十八章。天塌地陷

河套平原,被誉为撑起中国脊梁的绿洲。“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是国家的产粮大区,人民安居乐业,得天独厚的黄河水,让河套平原成为了塞外江南瓜果鱼米之乡。

人们过惯了四平八稳,风平浪静的日子。因为这里农业旱涝保丰收,只要有一把子力气,愿意出大力气,就能够活命,过上吃穿不愁的平凡日子。

这几天,人们在背地里纷纷议论着同一个话题:

大集体要倒塌了。

“什么,大集体要倒塌了?”年过七旬的云海十二个不相信,还告诫孩子们不要跟着人们瞎说。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坎坎坷坷的经历,让孩子们不要成了出头鸟,平白无故挨枪打。谁想说什么,做什么,咱们一边看着去。

他老人家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慢条斯理地讲述起来:

“内蒙古刚解放时候,我正在米仓县国民党警察局当二级警士,参加了傅作义的和平起义,**一军管,没有政治问题的可以回家,也欢迎参加县公安大队,结果响应号召回了家,文化大革命后期给起义人员平凡时,巴盟公安大队名册上没有名字,没有平了反.。。

“单干时,带头搞合作社,成了富裕中年抬头风的典型,坐了学习班;

“1957年反右时候,因为一句:黄河里倒米汤,戏王八,差点打成了右派;

“文化大革命因为当过国民党警察,又差点送了命..”

“娃娃们,这也不知道搞什么运动,**的江山铁底铜帮,大集体跨不了,还是**的天下!不要瞎说,跟着人们胡闹。不要意气用事,为一个朋友沙里澄金,丢一个朋友火里烙冰,不要和乡亲们扯破脸。”

向父亲那样保持中间,温和派还是不少。

“大集体早就该垮台了!”

这部分人不多,可是他们在农村最为活跃,嘴头子上敢说,能够鼓起风掀起浪。

“人家安徽有的地方早就开始包产到户,大集体名存实亡。”

“报纸上,杂志上也有报道,就咱们这里还是死水一池。”

更有甚者,在背地里开始酝酿着如何分地。这部分人,年轻人居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刚刚摘掉帽子的地主富农子女,也许是遗传吧,热爱土地,发家致富基因作怪,狂热的忘记了父辈们是如何受专政,做人下人的了。

那些祖祖辈辈三代贫农,农村部分**员,生产队干部,听到“大集体就要垮台了”的消息时,如晴天霹雳,怎么也不相信,认为是阶级敌人的新动向。

还有个别的老贫农,随身带着铁镐等农具,谁刨生产队几十年的社房墙根,就和谁拼命,高声喊道:

“大集体的天变不了!”

清晨,四喜轻轻推开了门,骑着自行车去学校。明媚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布谷鸟的叫声清脆悦耳;和煦的春风迎面扑来,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昨日的不快,被风吹得干干净净。

对于大集体是不是倒塌,怎么个倒塌法还是说不清道不明。

一来没有中央的红头文件,二来县里和公社也没有开会,说过这件事。乡亲们问来,四喜只是微微一笑,照实回答。

四喜从心里盼望大集体倒塌,现在大集体的体制,已经不适应农村飞速发展的形势。农村改革改制是必然的。

想到这里,四喜仿佛从阴影里走了出来,吸到了新鲜空气,心情好爽,好美,真的好开心。

国家加大惠农政策,难怪有的农民的心都沸腾了,心血开始涌动了。

中国农村的改革改制就不合理,错了就要改。

错了就要改!

这一天来得那么快,那么突然,如天塌地陷!

吃分【社员劳动挣工分】穿分指分过,死了还靠分打落。【埋葬】大集体垮台了,社员没有地方去挣工分。

不但土地要分到户,大集体的农具,牲口,饲料,籽种也要分到户。

社员们赖以为家的社房,多少年开会的俱乐部也要分。

向大集体开第一刀的,就是拆社房和俱乐部。

不要生产队长通知,不知道是谁一声呼叫:“社员们,都去拆社房和俱乐部!”人们如潮水般涌来。年轻人提着铁锹,扛着铁镐,年老的和老婆娃娃前来看热闹,人们说着,笑着,还有的眉头皱着,哭丧着脸。

到了社房和俱乐部跟前,人们都愣住了,一时间鸦雀无声。

毕竟是几十年的感情了,这里是大集体的心脏,社员们的活动中心,是集体化的象征,真的就要夷为平地吗?

周围拆社房俱乐部生产队多的是,人民公社成立时,将红柳村改为了红旗村,现在,红旗村已经落后了,拖了公社体制改革的后腿。

“拆!”生产队长一声令下。

年轻的的社员们,按照生产队长的吩咐,各司其职,先刨去屋顶的泥皮,依次拆掉耙子,椽子和坨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