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三国之截天夜叉> 第83章 董卓进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章 董卓进京(1 / 2)

灵帝,终于驾崩了,比真实历史上的驾崩时间,提早了足足一年半。

事情的发展也如历史上那样,灵帝病重,把刘协托付给蹇硕。

蹇硕受了灵帝的遗诏之后,想先杀何进,然后立刘协为皇帝。蹇硕派人假传圣旨,让何进进宫商议事情,何进不知道灵帝已经驾崩,马上就乘车前往。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早有交谊,在宫门口迎接他的时候用眼神示意。何进这才明白过来,大惊失色,驰车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军营,率军进驻各郡国在京城的官邸,声称有病,不再进宫。

灵帝临终前没能下令废除刘辨的太子之位,是以,按照大汉的规矩,灵帝驾崩,太子刘辩即帝位,时年刚刚十二岁,史称少帝,尊称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何太后临朝主持朝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熹,刘辨又封皇弟刘协为勃海王,这个时候刘协只有其岁,再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同主持尚书事务。

何进掌握朝政大权,怨恨蹇硕想谋害自己,暗中计划将他杀死,而袁绍则趁机劝说何进将所有的宦官一网打尽。

蹇硕谋害何进不成,心里自然疑虑不安,写信给中常侍赵忠、郭胜等人说:“大将军何进兄弟控制朝政,独断专行,如今与天下的党人策划要诛杀先帝左右的亲信,消灭我们。只是因为我统率禁军,所以暂且迟疑。现在应该一起动手,关闭宫门,赶快将何进逮捕处死。”中常侍郭胜与何进是同郡之人,何太后及何进能有贵宠的地位,他帮了很大的忙,因此他亲近信赖何氏。郭胜与赵忠等人商议后,拒绝蹇硕的提议,而把蹇硕的信送给何进看。第二天,何进令黄门令逮捕蹇硕,将他处死,于是把禁军全部置于自己指挥之下。

骠骑将军董重与何进互争权力,宦官们便依靠董重做为党援。

董太后每次想要干预国家政事,何太后都加以阻止,这使得董太后感到愤恨,骂道:“你现在气焰嚣张,是依仗你的哥哥何进,哀家若是命令骠骑将军董重砍下何进的人头,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何太后听说后,便将此事告诉给何进。

几天后,何进与三公共同上奏:“董太后派前中常侍夏恽等与州、郡官府相互勾结,搜刮财物,都存在她所住永乐宫。按照过去的贯例,藩国的王后不能留住在京城,请把她迁回本国。”何太后批准了这一奏章,于是,何进举兵包围了骠骑将军府,逮捕董重,免除他的职务,董重自杀。五天后,董太后又忧又怕,突然离奇死去。

董太后本来身体很好,却突然死去,几乎所有人都怀疑是何进派人杀死了董太后,从此以后,何进一家失去民心。

两天后,灵帝被安葬在文陵。何进警惕会发生蹇硕那样的阴谋,自称有病,不入宫去陪丧,也不送灵帝的棺椁到墓地,使得朝中上下极为不满,却又奈何他的权势,敢怒不敢言。

最重要的事情终于该发生了,何进欲将张让等人全都杀死,就向何太后建议,请求全部撤换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们的职务。

张让等人得知消息,马上面见何太后哭诉,求何太后出面,让何进放过他们一马。

昔年,何太后从贵人升为皇后的时候,张让等人在灵帝跟前没少替何太后说好话,是以,何太后念及旧恩,何太后不答应,就对何进说道:“从古至今,都是由宦官来管理皇宫内的事情,这条汉朝的传统制度,不能废掉。何况先帝刚刚去世,我怎能衣冠整齐地与士人相对共事呢!”

何进虽然心中不愿意,但也不敢违背何太后的意思,只得暂且放过张让等人,但袁绍认为宦官最亲近太后和皇帝,百官的奏章及皇帝诏命都由他们来回传递,现在如果不彻底除掉,将来一定会有后患。

但是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和弟弟何苗多次接受张让等人的贿赂,知道何进要消灭宦官,屡次向何太后进言阻止,说道:“大将军擅自杀害左右近臣,专权独断,削弱国家。”太后心中疑虑,认为他们的话有理,更加不同意何进要杀死张让等人了。

何进新近掌握重权,但他一向对宦官们既尊敬又畏惧,虽然羡慕得到除去宦官的美名,但心中不能当机立断,因此事情拖下来,久久不能决定。

袁绍又为何进出谋划策,劝他多召各地的猛将和英雄豪杰,让他们都率军向京城洛阳进发,以此来威胁何太后,何进同意了这一计划。

何进的主簿、广陵人陈琳劝阻说:“民间有一句谚语,叫‘闭起眼睛捉麻雀’。像那样的小事,尚且不可用欺诈手段达到目的,何况国家大事,怎么可以用欺诈办成呢?如今将军身集皇家威望,手握兵权,龙行虎步,为所欲为。这样对付宦官,好比是用炉火去烧毛发。只要您发动,用雷霆万钧之势当机立断,发号施令,那么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很容易达到目的。然而如今反而放弃手中的权柄,去征求外援。等到各地大军聚集时,强大者就将称雄,这样做就是所谓倒拿武器,而把手柄交给别人一样,必定不会成功,只会带来大乱罢了。”何进不听。

典军校尉曹操听说后笑着说:“皇宫中的宦官,古今都应该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