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第二天的早朝,灵帝下旨了,封刘虞为幽州牧,刘岱为兖州牧,刘焉为益州牧,刘表为荆州牧,刘繇为扬州牧,五人行州牧军政大权,接到圣旨以后,立即上任。
王允没有参加今天的早朝,而是赶回谯县去了,他是在路上听到这个消息的,心中震惊之极,对何曼的佩服也就更深了。
何曼呢,在洛阳也没待几天,而是陪着刘虞去幽州上任去了。
刘虞此人,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对汉室忠心之极,曾经拒绝袁绍、韩馥等人想立他为新皇帝的要求,然后又拒绝了韩馥等人请求他领尚书事,以便按照制度对众人封官的要求。
刘虞的儿子刘和是献帝身边的侍中,受献帝之命偷偷潜出武关,准备找刘虞带兵来救。但是,在刘和途径南阳的时候,被袁术扣下,袁术派遣别的使者找刘虞,说要一起派兵西进去接汉献帝。刘虞几乎没有丝毫犹豫,派遣数千骑兵到袁术那里,但袁术却自己留下不予派遣。
公孙瓒穷兵黩武,对汉室渐渐不尊,刘虞心中大怒,便率军攻打公孙瓒,但他不善武事,反被公孙瓒打败,并被俘虏,成为傀儡,管理州中事务。
这个时候呢,朝廷正好派使者段训来增加刘虞的封邑,让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务。于是,公孙瓒借机拜为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
这还不算,公孙瓒还诬陷刘虞之前与袁绍合谋要当皇帝,胁迫使者段训将刘虞斩首,并送首级到京都,半路被刘虞的故吏尾敦劫走安葬。
所以,刘虞做幽州牧,对于有异心的何曼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还有就是,刘虞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这些外族随时朝贡,不敢侵扰,百姓传唱歌谣赞颂刘虞的功德。
而何曼的对待外族的手腕呢,介于刘虞和公孙瓒之间,属于刚柔并济一类的。
外族若是不听话了,那就狠狠地打,打得他们受不了为止。若是外族听话了,何曼就会采取汉化的办法,让这些外族人分批潜入幽州境内,给他们房子,给他们土地,让他们穿汉人的衣服,享受汉人一样的待遇,没有歧视,逐渐将他们汉化。
刘虞当然不知道何曼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一是何曼战无不胜,二是何曼乃大汉的驸马,是以刘虞对何曼是极好的,更是极为信任。
幽州的治所在蓟县,而蓟县也是右北平郡的治所,是以,刘虞的府邸也在蓟县,跟何曼的府邸就隔了一条街。
州牧制度,就这样恢复了,虽然只是恢复了五个州的州牧,而且这五个州牧全都是汉室宗亲,但是,大汉的政权的确也因此而被削弱了不少。毕竟,这五个汉室宗亲,真正能忠心为大汉的,只有刘虞和刘繇两人而已。
只是一个月的时间,灵帝就察觉到不对劲了,先是刘焉对他的命令阴奉阳违,而后刘表以讨伐山贼为由,没有向朝廷进贡。兖州刘岱呢,更过分,对于灵帝的圣旨根本是置之不理,到了兖州之后,就大力扩军,竟然使得大汉十三州中,面积最小的兖州的军队竟然达到了十万之众。
只有刘虞和刘繇还继续听命于灵帝的命令,这让灵帝在恼怒和后悔中颇有一丝的安慰,但是,中央权力太弱,这就使得灵帝感觉到了危机感。危机感,不单单是来自于刘岱、刘焉和刘表的不听话,还来自己大将军何进的权势也越来越大,对军权的控制也越来越厉害,几乎有将灵帝架空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灵帝毅然将曹操的老爹曹嵩免去太尉之职,起用马日为太尉。然后,一个月后,灵帝突然下旨,成立西园禁军,直接归属灵帝指挥,直接分去何进在洛阳的军权。
任命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都由蹇硕统一指挥。其实,灵帝自黄巾军起事以后,就已经开始留心军事了。
蹇硕此人,身体壮健,又通晓军事,很受灵帝信任,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他的指挥。如此一来,何进的权利就会分化了太多,他虽然心中恼怒,却又只能接受,更会开始低调起来,除了上朝之外,很少出大将军府。
接着,灵帝又对三公进行了调整,司徒许相被免职,任命司空丁宫为司徒,任命光禄勋南阳人刘弘为司空。
然后,又任命卫尉、条侯董重为骠骑将军,董重是灵帝母亲永乐太后哥哥的儿子。
三公的变动,带来的信号并不怎么明显,毕竟,在灵帝在位期间,三公的变动实在是太频繁了。
但是,董重升为骠骑将军,带来的信号就不一样了,这证明灵帝的身体已经不如以前了,似乎有安排后事的意思。
先是西园禁军,控制了洛阳的军权,然后是董重为骠骑将军,控制了洛阳城外,京兆地区的兵权,这就使得灵帝完全掌控了整个京兆地区的兵权。
另外一个信号,就是灵帝已经下定决心了,要立二子刘协为帝。
大将军何进,也敏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