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的太守府的议事厅内,秦颉坐在首位,左右两边各跪坐了四五个人,左手边的全都是文士打扮,右手边的全都是武将装扮。
其中,紧靠秦颉的右手边第一个武将,约莫三十多岁,国字脸,圆目鹰鼻,四方嘴,颌下一缕山羊胡,雄姿勃发,器宇不凡,此人正是三国时期的第一神射手黄忠黄汉升。
这个时候,黄忠已经是三十七岁,但因为独子黄叙身患重病而一直没有出仕,在家照顾儿子。后来,黄叙病重不治身亡,黄忠这才出仕为将,但当时荆州的天下已经是刘表的了,被刘表封为中郎将,与刘表从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等同于不受重视。
此次,张曼成在南阳郡起事,不到一月的时间,就席卷了整个南阳郡,使得官军只能固守宛城。
虽然张角目前的名声很好,深得穷苦百姓的爱戴,可在黄忠的眼里,好人再好,只要反抗朝廷,那就是叛贼。所以,历史上的黄忠,先侍刘表,再投刘备,这两人全都是汉室宗亲,足见黄忠对大汉忠心耿耿。
因此,在张曼成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黄忠向褚贡毛遂自荐,只可惜褚贡只是一书生,不懂军事,并不重用黄忠,更是不听黄忠的劝谏,开城迎敌,中了张曼成之计,不但他死于乱军之中,所率的五千官兵无一生还,使得宛城的防御一下子减弱了四分之一。
秦颉跟褚贡不同,他是江夏都尉,都尉可是一郡之地的掌兵之人。
南阳太守褚贡被杀,此事自然要上报朝廷,大将军何进向灵帝进谏,值此黄巾大乱之际,不可以文弱书生执掌一郡大权,尤其是南阳郡如此要地,所以便将江夏郡的都尉秦颉调到南阳郡做太守。
秦颉到了宛城之后,发现黄忠的弓马武艺娴熟,马上就任命他为南阳郡都尉,执掌南阳郡的所有兵马,其实,在这个时候,除了官军掌控的也只是宛城,其余诸地尽皆落入到黄巾之手。
秦颉扫视了众人一遍,沉声说道:“黄巾军突然大量裁员,有以前的二十万之众锐减到三万,不知诸位对此有何高见?”
黄忠一抱拳道:“大人,忠以为,黄巾军如此裁军,对我宛城形势不妙。”
秦颉“噢”了一声道:“汉升且说说看,如何对我宛城形势不妙。”
黄忠站起身来,龙行虎步来到侧面的南阳郡地图跟前,朗声说道:“太守大人,诸位大人,请看地图。张曼成起兵至今已有月余,然而南阳郡除宛城之外,已经尽数落入黄巾军之手。但是,黄巾军但凡攻陷一城,并不分兵把守,而只是将府库抢劫一空。”
“张角图谋今日之事,已有十余年,大汉八州之内,不知多少百姓受过其恩惠,可谓是深得民心,所以,黄巾起,才有如此多的百姓被其蒙骗。但是,虽说黄巾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张曼成此人的确堪称为领军将才,自他起兵以来,黄巾军所经之地,尽皆是杀贪官,开粮仓,从没有一件扰民之事。”
“然则,黄巾军其势虽众,却有一致命缺点,便是人员杂众,老幼不分,又缺乏正规训练,战斗力低下,若是一直长胜直进还行,倘若一旦遭受阻挠或者打了败仗,其士气就会大跌,而我军要想大破黄巾军,等的就是这个时机。”
“黄巾军新任渠帅何曼深知用兵之道,尚在张曼成之上,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竟然将二十万黄巾军裁去老弱病残,只留三万青壮。而且,何曼已经在加紧操练着三万青壮,一旦给其两三个月时间,其必然成军,到时其战斗力大增,于我军固守宛城之策将大大不利啊。”
“黄将军是太过于担忧了吧。”黄忠的话音刚落,秦颉左手边第一位的一个文士站了起来,冷冷回了一句。
能坐在文官首位的人,自然是南阳郡的郡丞,此人名叫赵鑫。
东汉的时候,少有兵事,是以官员的提拔都是以文官为主。也就是说,如果一郡的太守调走或者身故,第一考虑的就是郡丞,毕竟郡丞就是太守的助手,是辅佐太守管理一郡内政的,对这个郡的情况最为了解。
可偏偏这一次不同了,黄巾大起义,到处都是战火,褚贡死了之后,朝廷自然不会再让一个不懂兵事的赵鑫接任,又因为南阳郡的都尉已经在抵抗张曼成大军的时候被杀,是以何进才将江夏都尉秦颉任命为南阳郡太守,这个任命无疑是正确的。
对此呢,赵鑫虽然心有不满,但毕竟秦颉是朝廷任命,他也不敢怎么着。但是,秦颉来到之后,就任命了黄忠为都尉,虽然已经派人飞报朝廷,但朝廷批文却迟迟没到,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黄忠是白身,更没有任何的战功,朝廷才迟迟不批。
但是,朝廷可以不批,张曼成的大军可不会等你朝廷批文下了之后再进攻,是以南阳郡还是要有都尉的,于是,秦颉就事急从权,先以太守的权利任命黄忠暂代都尉之职,而且是对他言听计从。这么一来,也就引起了南阳郡一帮固有势力的不满,以郡丞赵鑫为首,处处跟他们作对。
秦颉皱了皱眉头,问道:“不知赵郡丞有何高见?”
赵鑫冷笑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用兵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