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一隅
五、都付笑谈
一天,方二一个人到了河边。李轼正和钟益生等人在沙地上晒太阳、摆龙门阵。钟益生一看方二一个人来,就好奇地问:
“方二,今天吴能咋没有跟你一路来?”
“他不在家,听吴力说去图书馆了,我没等他,估计会直接来吧。”
李轼常在图书馆碰见吴能,听方二一说,没感到意外,又接着和钟益生摆谈起他们学校的一些熟人趣事。李轼说,他们学校高66级的紫罗兰,原来没打过交道,上山下乡运动后有了接触,一日和一校友去他家,一进门就见墙上挂着一幅字。李轼小时习过字画,虽中道而辍,兴趣倒保留下来了,端详了一下,问主人为何写这几个字?
钟益生说,你倒是先说是哪几个字嘛,你要不说,方二该说你存心卖关子。在一旁的方二本是要说话的,听钟益生这一说,反而不说了。李轼一笑说:
“写的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不是《三国演义》开头那句话嘛。那紫罗兰咋个回答?”钟益生问。
“紫罗兰说,这就是规律,凡事都在这八个字中。我这人一听‘规律’这类词就头大。我就问他,那你说这上山下乡运动在这八个字中吗?这下乡还要下多久才不下了?”李轼回答。
“那紫罗兰咋说?”钟益生又问。
“他说当然在。上山下乡运动是停久必下,下久必停。”
钟益生一听李轼说完就哈哈大笑,说这高66级的人就是不一样,啥都敢扯,扯得还那样悬乎。3月份在茶馆摆珍宝岛冲突时,他也这样说。照他那样套,这天气这样热,我就套一句晴久必雨,雨久必睛,不也可以吗?
方二听钟益生说到这里也笑了,就说:“其实吴能他们这些高66级的人最倒霉,眼看就可以上大学,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全跟老子一风吹了。以吴能的水平,考上一个好大学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你们初中毕业班的也倒霉,要不是文化大革命,你们也混进高中了。”
“我们就一个初中生,说不上倒霉,再说,混进高中不跟你一样嘛。就我个人而言,我的志愿就根本没有填报高中,都填报的是中专、技校,说实话中专能不能上也是未知数。”
“为啥?我听建国说过你的学习很好,考个高中不费劲吧?”
“我小学毕业时考过你们学校,结果没考上。当时还觉得奇怪,以我的成绩考进去,应该是很容易的。后来进我们中学后,才发现比我强的人没有考上的,也大有人在,心里就明白了。那是实行阶级路线后的具体体现,能让我上初中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想奢望好学校,那就是非分之想。其实更早之前,我的哥哥、姐姐在‘文革’前就考不上学校,找不到工作。那时年幼不太懂这些事,轮到我身上时,才慢慢明白其中道理,所以初中毕业填志愿我就不去乱想了。”
“读书时我不太相信,后来也听说过真有这种事。”方二点点头。
李轼跟他摆了一件事。
***
“文革”之初,S中和D中一些高中毕业班的学生趁混乱劲,抄翻到的自己的档案,证实了学校直接就决定了哪个可以上大学,哪个不可以上大学的传言。在之前,他们听到上一届学生说到有这类事。这件事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一些原本不想造反的人也改变了态度。
在残留一地的档案中,李轼班上的一位同学,凑巧也在其中发现了自己那份毕业鉴定书。那上面有他熟悉的字体:该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只专不红……建议不予录取。而这一切完全因为那位同学就是所谓的家庭出身不好。看到那一纸鉴定书,那位同学被震惊得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他的成绩一直是优,其他表现也无可挑剔,甚至老师都当面说他不错。
李轼晓得这事后,没有感到一点意外,他经历过类似的事。杨建国曾告诉过他,他的毕业鉴定书也是这样写的。老师和团支部的人直接就把这事定了,是一个参与其事的人告诉杨建国的。因为杨建国是红五类子女,对方没有瞒他,还善意提醒他不要跟李轼走得太近。
杨建国告诉李轼时还大发牢骚:“李兄,像你这样不张扬的人,这帮人还容不下,跟老子岂有此理!老子帮你去问他们!”
李轼拦住了杨建国:“你问哪个去?现实就这样,你挡得了!再说不就是升不了学吗?你看我二哥,连初中都没上,不是照样活得硬气嘛。”
杨建国跟李轼二哥李兆也很熟悉,也很钦佩李兆的坚韧和豁达。李兆就像一根野草,匍匐在地上,却始终保持着生命的绿色。
***
听李轼摆完这事,方二感慨了一句:
“我和吴能都没有你这种经历,我们都很顺,吴能更顺,从小学到中学都是班干部。这还不说,还跟老子总交桃花运。”
“我听你说过。”李轼点点头。
“李兄,喜欢吴能的人是真不少。我们班级的一个女生就喜欢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