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传国玺中国梦> 第19章 艾镇破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艾镇破冰(1 / 3)

第十九章艾镇破冰

冬季的淮海大地千里冰封。“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寻。”自古以来这里的农民始终遵循着这样的自然之道休养生息。冬道藏,除了田里的麦苗和蒜苗娑娑地趴在地上酝酿着开春的勃发,整个自然界一片萧杀之气。家家户户都减少了户外活动,窝在家里面烧起煤球炉,烤起了木柴碳。暖暖的炉子上大多炖着萝卜白菜,木柴碳堆边上偎着的又多是红薯和落花生。农民们忙了一年总算有个冬闲的时间,大多数家里都琢磨着吃的艺术些,最起码也的吃点刁巧吧。即使生活条件不好的家里的咸菜缸里也有些酵藏的恰到好处的鲜物,你比如韭菜花,腌青辣椒和鲜蒜薹。随便拿出几样,再炒个自家鸡鸭生的蛋,怎么也凑合象样的既下酒又下饭的开胃菜了。

宗旭起程奔赴艾镇。路过泇口镇时却塞了车,这到是很蹊跷的事情了,镇上的街道人山人海,路面上被红色的鞭炮碎屑铺满厚厚一层,人人看着都涨红了脸,情绪激昂,一打听这里的一位居民花了40元买了20注彩票结果中了1。16亿大奖。全镇都疯狂了,只是不知道这个幸运儿跑哪里去了,可能是躲了也有可能直接连夜搬走了,不然家门都得被踩破。宗旭笑了,这也算一个很奇怪的事情了,穷了日子不好过,一夜暴富日子反倒过不安稳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有人因为贫穷背井离乡,也有人因为钱太多背井离乡。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者说了一句宗旭听起来都很有哲理的话“别人落的千般好,自家瓦上照长草。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人群也泻了气逐渐散去。

车到艾镇,董镇堂很热情的把宗旭安排妥当,当面表示“宗主任,我向你表态,我的队伍现在都交给你指挥了,我当你的副手,老话说的好嘛,将在专,赛金砖。”董镇堂想的很明白,艾镇搞的再好那也是他董镇堂的地盘,宗旭不过是个来出力的“过客”。而且这个过客带着尚方宝剑和巨量的资金,把艾镇来个沧海桑田经济腾飞,我董镇堂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军功章也有我的一半嘛。说不定这就是我进入县政府最好的敲门砖了,何况这个年轻的主任前途无量,就此结下“战斗情谊”那是百赚不赔的好买卖。宗旭很高兴这个艾镇的首脑没有厌烦自己一时“夺”了他的主导权,将相不和可是大忌。

怎么开局是宗旭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万事开头难。按照传统套路舆论宣传营造改革氛围也许是一个不算的选择。《三略》“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第一板斧子宗旭砍向了舆论战。统一思想,百姓们都拥护才能有好的开端,毕竟农改和城镇化是个谁也没搞过的大事情,宗旭和整个艾镇的人们是第一个要吃螃蟹的人了。艾镇的舆论战很普通,没有什么全方位多媒体那么时髦,宗旭采用了最古老的民众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顺口溜便一炮打响。这首宗旭把艾镇改革方案件写成的顺口溜顺口溜很快就传的家喻户晓了。宗旭受到泇口中奖事件的启发把题目改成《不用1。16亿你也能过上好日子》

三条底线划,党和政府来护驾,

权利证件化,可揣兜里闯天下。

农改加上城镇化,全镇奔向现代化,

愿意权利股东化,所有红利全打卡。

家庭平层化,四世同堂乐哈哈,

巷子楼层化,街坊邻居融恰恰,

村子高层化,村风民俗拉不下,

教育社区化,孩子上学去楼下。

生活城市化,吃水拧水管,天然气通到家。

家居智能化,互联有线一概通,每家都有可视电话。

商超零距化,看病医疗不用跑,生活休养齐拿下。

产业绿色化,青山绿水常相伴,不给子孙留难话。

经济升级化,高科技在咱小城镇一样也能开了花。

通俗易懂的朴素语言把整个改革方案弄的简单明白,就是小孩子听了也能理解。百姓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精髓理解的很透彻了。民心齐,大山移。百姓急切得想过上这桃花源一样的好生活,非常拥护农改和城镇化,并不是某些官僚和舆论说的那样现在的老百姓不好伺候,你真心实意的为百姓办事就没有人反对你,那些打着种种名号来剥削百姓拆他们的房子占他们的田能没人反对?要没有反对的声音那这个世界真就很奇怪了,丑恶战胜不了正义。

有战略,有民意。宗旭第二板斧子就砍在了落实上面。再好的计划再好的政策落到实处都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靠什么落实,你得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宗旭并没有“接收”董镇堂交过来的队伍,不是不信任。考虑到镇上的公务员大多是本地人,在镇上生活这么多年,谁没有个三亲六戚同学好友的,如果这些公务员主导改革进程势必要过人情关,人情关那不好过啊。宗旭不想这些公务员“被麻烦”。他启用了一支能更放开手脚工作的队伍,在这次改革中他们是和群众的关系可以用一只锅里的汤来形容,百姓是水,他们是乳,看似交融实又分离,他们就是大学生村官。没有利益的纠葛,没有世俗的交情牵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