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上的小故事> 第2章 “ 英军中的中国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 英军中的中国兵”(3 / 4)

成为最后总攻中占领天津城的英**队的唯一代表。”1904年,英国在威海卫的行政长官骆克哈特为“中**团”士兵颁发维多利亚勋章。“中**团”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为英军冲锋陷阵,但事后并未与英军享有同等待遇。直到1903年,在军团的持续抗议下,英国陆军部才同意为其授勋。7月3日,联军抢夺老龙头火车站,妄图占据这个通往京、津、沽的交通枢纽。整个战斗激烈异常。联军与清军进行反复拉锯,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斗次数最多,维持时间最长,最为血腥的一次战斗。最终义和团和清军士兵弹药耗尽,退到了火车厢中与敌人展开了肉搏。在车厢里肉搏的就有华勇营的兵。这些同为中国人的士兵互相扭打在一起的时候,不知他们有没有诧异,为何敌人长得像自家兄弟?但中**团的士兵没有丝毫迟疑,因为他们屠杀同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7月6日,有一门清军大炮总在轰击天津使馆,但是,这门炮隐藏得非常好。于是,联军派出一队侦察兵去寻中国人的三磅炮的阵地。巴恩斯记录“华勇营副总指挥布鲁斯少校带

录,领的华勇营士兵,在英**舰巴福鲁号火力掩护下,两次奉令进入一个村庄,不巧,敌人隐蔽良好。向他们持续猛烈地射击——布鲁斯少校腹部被划开一个大口子,极其勇敢的艾斯达尔准尉也受重伤。”这是一次没有效果的侦察,但是华勇营的士兵在炮火中逃命的路上,还一直不忘抬着英国皇家海军准尉艾斯达尔,即使他已经身受重伤,快要一命呜呼。从7月9日至14日,联军开始向天津城发动全面总攻。

中**团主要负责运输英**队的大炮和弹药,护卫和协同香港炮兵,西机器局军火库发起炮击。在他们的掩护下,日军迅速占领西机器局,后将之焚毁。巴恩斯的书中还记录了一个场景:美国步兵受到严重创伤,迫切地需要担架和医护人员的治疗,所以皮埃尔少校率领华勇营第一连和第七连冒着生命危险去支援美军。但是,当美军军官发现这些增援部队时,他立刻站起来,焦虑不安地挥手示意他们退回因为,这里正是炮火最密集的地方。但是那些中国士兵仍然鱼贯小跑过来。皮埃尔少校又发现美军的弹药差不多都快用完了,于是欧理藩中尉又率领第六连的士兵运送新的武器弹药过来。但是欧理藩中尉和驮着武器的骡子都牺牲在路上了,不过,中**团的士兵们仍然冒死前行。随后,华勇营拖住了前面大量的敌军,确保了日本军队右侧不受任何攻击。华勇营在天津战斗中的表现,为他们迎来了一项殊荣——他们被允许佩带仅由英国精锐陆战部队佩戴的一种特殊勋章。这个勋章上印着天津城门,城门的拱门上有用汉字写的“天津”两个字。在底下的卷轴上用罗马字体写着“第一中**团”和“天津”。1901年,英国殖民者在威海卫为“中**团”在庚子事变中阵亡的23名士兵树立的纪念碑。

“阅兵式”上的沉默

8月14日凌晨,八国联军对北京城发动总攻。英军于中午才到达北京,

恩斯中尉带领100名中**团的士兵运送重型机枪和各国的大炮,行走不便,在最后几天,这些机枪和火炮基本上是用人力运达北京的。而希尔上尉带领华勇营第五连30名士兵,护卫一队装满弹药的独轮车。希尔上尉在事后的报告中写道:无论道路多么崎岖,天气多么炎热,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笔直地向前走,远远地超过了其他运输队,似乎他们从来不需要休息一样”。这一幕给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军总指挥,德国海军上将盖斯里,为了中**团的出色表现特别颁布了一道嘉奖令。

8月28日,联军在紫禁城里举行了庆祝胜利的阅兵式。

早晨七点,联军在大清门前集中,然后八国联军、北京各外国使馆的使节和使馆卫队列队进入紫禁城。在乐队的伴奏下,联军队伍乱纷纷地喊着号子,尽兴地呼叫。

华勇营的士兵在巴恩斯中尉的带领下,走在受阅的英军队列中,香港军团与中**团最后出场。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这些中国的年轻人应该是第一次走进这个皇宫。尽管外国士兵们觉得“这真是一个壮观的场面,

情不自禁想要拥抱、叫喊、舞蹈,或者诸如此类的疯狂举动”,但是中**团的士兵们始终沉默着。细腻敏感的巴恩斯察觉到他的部下的表情。他写道:“在阅兵仪式上,让那些中国人照顾这个被掠夺的城市,实际上,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他们静默的脸上写满了悲伤,

是当我们接近帝王生活的宫殿时,你可以发觉他们脸上充满了鄙夷与不屑和一种非常糟糕的表情。毋庸置疑,他们的心情比他们的表情还要糟糕”。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尊卑等级观念,在这一刻让这群中国青年的心里激起巨大的波澜。此刻他们正站在这个威严的封建权力的最高中心,他们不能不感到颤栗。但是,他们一如从前一样静默着。紫禁城阅兵后,中**团遵从联军的统一部署,分别进驻京畿的几处军事要地。主要是在有“津门首骚”之称的重镇河西务(今天津市武清区河西务镇),由巴恩斯统一指挥。在他的123名士兵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