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e网恢恢> 第23章 丧事盈门成喜事,故乡回首是他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丧事盈门成喜事,故乡回首是他乡(2 / 3)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丧葬活动开展了,前来吊唁的人群络绎不绝,有机关工作人员,更多的是全乡各地的群众,得到消息后,大家都自发前来,上香祭奠。在庞大的人群中,夏语尘反而成了看客,每天按照安排,一遍遍地跪谢客人,一遍遍地向客人讲述母亲的伟大爱情故事。

丧葬活动整整进行了七天才宣告结束,为了响应时代精神,本来稻花乡是土葬的,因死者是师范楷模,因此,还是拉到县城火化了。

最后结帐下来,这次活动扣除各种开支,还盈余三万余元,全部交给夏语尘。夏语尘把钱全部捐给稻花乡小学,以作贫困学生的助学基金。

就在两位老师死后的第二天,县日报就在第二版专门僻出专版,报道这次活动,分别有通讯报道:

死逢其时

——杨新华老师和周雅娟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四十载

评论:

奉献无止境,爱情不言迟,文明之花开遍稻花乡

诗歌:

这一夜,我们一起步入天堂

在其后的几天,每天都有跟踪报道,深度挖掘,网络上也是热火朝天,网民跟帖无数。几天后,杨新华老师和周雅娟老师的动人事迹全江城方为传诵,稻花乡也一夜全市闻名。特别是两位老师的绝笔诗词,更让全市人民,无论老人还是少年,都流下了多情的泪水。

丧事终于办完了,夏语尘一无所挂,也要回城了。那天,黄文平来送她,两人百感交集,相对无言,许久,许久,夏语尘才说:“我走了,你多保重!”县报社记者王娇莺的采访车在等着她,顺路载她到县城。

“我们还能再见么?”黄文平依依不舍,他年龄还比夏语尘小两岁,象个大孩子。

“傻瓜,等你当了乡长,就来江城找我。”夏语尘笑了,在她看来,黄文平也不过是个大孩子,还有点爱慕虚荣,她必须给他个小小的打击。

“那是一定的!”黄文平信誓旦旦,“我当了乡长,你会嫁给吗?”

“等你当了乡长再说吧!”夏语尘笑了,想起母亲逝世前两天,她曾经和老黄一起,给两个孩子拉郎配,但夏语尘最终没满足母亲的心愿先她结婚,母亲也食言了,没等到她结婚就先和杨叔叔结婚了。

其实母亲有严重的心脏病,只是她一直不说,直到她死后夏语尘才听邻居说起,所以她急于结婚,也是想到时日不久。

这时,老黄过来了,“孩子,要不不走了,留在稻花乡,或者米格乡,给你安排个教师职务,不成问题的。”

“杨伯伯,谢谢你的好事了,我的事业在江城。”夏语尘说,她想起母亲和杨叔安葬的第二天,稻花乡长也关切地问到她的事业,也想请她在家乡执教,“你是我们乡走出去的第一个燕京大学的大学生,你应该象你母亲学习,留在家乡,完成她未竟的事业。”

当时她就谢绝了乡长的盛情,她说:“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父辈那么高尚,无私,我们只想个人的日子怎样过得好。就我们而言,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不给国家、政府、社会找麻烦,就是贡献了。所以,我们虽然出身农村,心也念着农村,但我们却不会离开城市。”

“你们年轻人的思想,我们是跟不上了。”乡长当时笑笑,“你什么时候觉得城市厌倦了,就回来,稻花乡永远欢迎你!我把我的手机电话号码留给你,如果我不在稻花乡了,你也可以打电话找我!”

“谢谢!”夏语尘调皮而笑了,“乡长,你也不老嘛,大我不到十岁。据我所知,你也在江城市买了房子,可见你并不是扎根农村喽。你回江城市的时候,你可以打电话给我,我请你吃饭。”

“哈哈,你太可爱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其实,我也一样,身不由已。鱼在水中,水在网中,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不太明白,但我会明白的。”夏语尘就这样和稻花乡乡长结束了谈话。

正想着,几十个乡亲也送来了,“孩子,有空就回来看看吧,你妈妈虽然不在了,还有我们呢?”

“谢谢大伯大妈哥哥姐姐。我走了。”

夏语尘上了王娇莺的采访车,打开车窗,向大家挥手,车开了,大家也不停地挥手,直到烟尘弥漫,重山阻隔。

坐在车上,山路颠簸难行,夏语尘一阵呕吐,车停下,夏语尘擦干净,继续上车前行,望着此山此水,夏语尘忽然想到她有次和一个稻花乡在江城贩菜的老乡的对话,那位没多少文化的老乡说:“稻花乡再美,我也只能在梦中想想,城市再艰难,我还是愿意呆在城市。”为此,她还专门以“剪不断的乡愁,回不去的故乡”为题意作了一首《声声慢》的词——

高楼眩道,小巷欺身,熙熙攘攘偷走。

冷灶清锅相对,一家三口。

敲门你询谁是?道十年、比邻为友。

借个火,引温馨、日子喝成烧酒。

犹话池边杨柳,曾教我,临行再三回首。

雨打茅棚,底事枕衾湿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