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宣仁太后> 第107章 赤壁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7章 赤壁赋(1 / 2)

时日不久,黄庭坚果然也回了汴京,是以此时的朝野格局,是颇为微妙,在苏轼到汴京之前,其实改革派是占上风的。可是不想在苏轼黄庭坚等几位重要的旧党人士,在高萧萧的支持下,陆续回京之后,情况就变得很是不同了。尤其是吕惠卿等人,因为苏轼等人的被整,多半是和他脱不了干系的,他担心这些人一旦上了台后,会来个秋后算账,到时,王安石纵然有心,可也不一定能够保的住他!是以吕惠卿的心中冒出了很多小九九。不要小看了这些个悭吝之人,他们泛起阴风来,还是很可怕的,只因为他们只图利,他们不是君子,只是小人。

经着吕惠卿等人的运作,一时朝野上下,都掀起了一个所谓的小**,那意思是说:苏轼等人回了京,可就是要和王安石等人对着干了,是来报仇来了!一时弄得汴京城中是满城风雨。连皇宫中的太监和宫女,也都被蛊惑了。这股子阴风,也是是不是地传到了皇帝赵顼的耳朵里。赵顼对旧党人士的回京,心中也是存有疑惑的,无奈高萧萧是执意为之。他当然不愿意见这些人回来,递给他的总是那些痛斥变法的毫无新意的陈词滥调。是以赵顼心中也觉得很烦恼。

这一日晌午无事,他便请太监将王安石换来,说是在他的书房叙谈。王安石是聪明人,心中已是猜着了皇上在为什么而烦恼。待王安石进了赵顼的书房时,便开门见山说道:“皇上,此刻召见臣,是因为心中还是顾忌着这些旧党人士罢?”赵顼便点点头,叹道:“是啊!朕心中其实还颇是后悔,如果他们还在地方上的话,倒是少了许多的烦恼!你瞧,他们回了来,还是不改之前的那副做派!刚回了来,就接二连三地给朕上折子!朕看不都不看,就知道那些折子里写的是什么了!哎……”王安石听了,便小心翼翼地问道:“那么……皇上是什么意思呢?”他知道十五岁的小神宗,已经是个有主见的人了。

小神宗赵顼便直直说道:“亚父,你知道,我当然是不愿意看见旧党人士又露出什么新的苗头!朕好不容易才下定了变法的决心!你知道,自打朕推行变法以来,别的且不说,朕的那些宗室的,无一是不反对的!此刻,朕好意将这些旧党人士调回了汴京,他们还只当朕心中犹豫不定呢?”王安石听了此话,便重重说道:“既然皇上,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变法!那么不如……”赵顼接口说道:“亚父的意思是……”王安石也是踌躇了一阵,最后终于坚定说道:“莫如,还是将黄庭坚调往黄州罢!”赵顼听了,思怔了一会,便点头同意了。

黄庭坚是司马光和苏轼的死党,是坚决反对改革派的重要官员之一。如今,司马光在洛阳,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修史家书。如果黄庭因此不在汴京的话,剩了苏轼一个人,可也是没什么顾忌的,他若是愿意发发牢骚,写几句歪诗,倒是由他去罢!王安石心中是绝技不管的了。因此,在赵顼的王安石的决定下,可怜的黄庭坚黄大人,不过在汴京城中只呆了两个月有余,便又接到圣旨,拖家带口地到了苏轼曾经去过的地方,黄州上任去了。

苏轼知道了这个消息,心中很是伤感,他当然知道黄庭坚是个炮灰,也知道这件事背后的始作俑者是谁,因此,苏轼顾不得暮雨的苦苦劝说,一意孤行地就到了王安石的府上去了。到了王安石的家中,不料王安石却不在,自是他的吴氏夫人,出来招待了他。苏轼当然已经听说王安石结了婚,见了素不相识的吴氏夫人,虽然心中又怨气,可还是尊口叫吴氏一声嫂子。吴氏给他上了茶,苏轼便在王安石的书房外安心等待。过了好一会,总算听到外间的脚步声了,苏轼便站了起来,转过廊子一瞧,果然看见王安石蹙着眉头,要走到书房内。苏轼便立在那里,口中高叫道:“介甫,别来无恙啊!我回了这汴京二月有余了,可是还没有见着你的面儿呢?当然,你是宰相,我是赋闲在家的小民,如今见你一面,可真是不容易啊?”苏轼心中有气,是以这话是半嘲讽半挖苦。

王安石听了这话,便停下步子,他苦笑着看着苏轼,这个苏子瞻,也是近三十的年纪了,嘴巴可还是这么不饶人儿。王安石听了是连连摇了摇头,他走到苏轼的面前,问苏轼:“原来是子瞻啊?不过我这一向真的很忙,真的是怠慢了老朋友了,快,快随我进书房,咱们好生叙叙!”苏轼见了,还是一脸不悦道:“介甫兄,叙什么,左不过还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算了,我不过是来说几句话儿,说完了我就走!”可话儿虽这样说,脚步还是不沾地儿地跟着王安石进了去。

王安石可是亲自奉上茶给苏轼,笑着说道:“子瞻,我虽然忙,可是你回了汴京,我可不还是托人送了你,我新近写的两首诗,给你品鉴品鉴的?亏你也是不回?”苏轼听了,口中哼了一声,将茶接过,喝了一口,说道:“介甫兄,你写了诗文了,何不亲自给我瞧瞧,还巴巴儿地遣人送过来?可真是费心!若是你能光临我苏子瞻的寒舍,我自是好生地款待你!”王安石见苏轼说了这么些牢骚话,神情已是见得愉悦了些,因此便说道:“说罢,子瞻,你今日见我,决不是来发几句牢骚的,告诉我,你还有什么要事,是以要不得不说!”

苏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