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感受到作为党报记者的彭老师,以及他的这些言谈举止带来的震撼和触动。志军瞬间意识到一个好的记者不仅仅表现在文笔之上,更多的是要脚踏实地,深入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这样,反映出的事物才是鲜活的、现实的、真实的和典型的。
上了楼之后便是看罐组的工作区域了。这里可以看见一排排罐顶,像一只只巨型的倒扣的铁锅。有几个工人围着罐子查看着、记录着。
彭记者在主任的引导下和工人们打着招呼,工人们惊讶的同时,也热情地回应着。彭记者一边和工人们攀谈着,一边指着罐子询问着。
志军一边露出敬畏的神色,一边和主任一起陪着彭记者。
彭记者接着问了发酵的生产工艺,生产周期以及生产成本之类的话题。工人们一一作答。
通过他们的交谈,志军算是廓清了发酵生产的基本过程,大致是从菌种沙土堆开始,随后是斜面培养、摇瓶、母瓶、小罐、中罐和大罐这样一个顺序。发酵周期生产周期大约二十天左右,从五十五吨大罐出来的发酵液经过管道转到下一个工序,也是下一个生产车间——提炼车间,经过板框压滤出来的湿成品,再经过烘干后成为粉剂,套入塑料袋,然后装入五十公斤的铁桶,大约有一吨左右。这样一个土霉素的生产周期才算全部完成。一吨这样的土霉素半成品,市场销售价格是一吨十二万元左右。志军先前知道,现在比起一二十年前还是逊色多了,当时每吨土霉素的价格比黄金来还要贵。厂里福利好,名气大,一时“洛阳纸贵”,外面好多人找关系,走路子,拼力想把自己的子女弄进来。志军在读技校的时候,就已耳闻,也为自己以后能进厂里感到欣慰和自豪。至于这个厂如何生产,如何成名,志军始自今天才得以全部弄清。
看着彭记者边询问,边拿着本子专注地记录,志军心里对彭记者由然升腾出一番感激之情。倘若不是陪着彭记者下班组,他志军对厂里的情况恐怕还是一知半解,甚至是不明不白。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上面经常在说,孙科长也经常在叫,只是光打雷不下雨,没见谁认真执行过,认真实践过。志军知道,他们以前下班组充其量不过是走马观花,耍耍花架子罢了。人家彭记者,大老远跑来,不仅隔行隔山,甚至未曾来过厂里,但是人家那种工作作风,敬业精神,实在是令志军敬佩不已,感慨不已。
在回车间办公室的路上,彭记者重点问了主任如果染菌会有多大损失,是不是经常染菌。主任当时惊愕地看了看彭记者,不知如何作答。对于主任的惊讶和沉默,志军不知就里,还以为是主任没听明白。
后来彭记者再次问了一次,主任始才竖起大拇指感慨地说:“彭记者啊,我真是有点佩服你啊。说实话,以前厂里也来过记者的,都没有问过这么专业的问题,您呐,是第一个,佩服!”
“呵呵,我专业吗?”彭记者有些不信,“我只是顺着我的思路问问,没有过多的探究啊。”
“您很专业。”主任再次说道。
“这就怪了。那您说说,我怎么专业,专业在哪呢?”彭记者又拿出刨根问底的架势来了。
“走吧,我们先回办公室我再跟你细说吧,呵呵。”主任神秘地笑笑。
回到办公室,主任为彭记者续上糖茶。
主任笑着问志军:“小王啊,你知不知道染菌这档子事情啊?”
志军一愣,继而如实回道:“呵呵,跟您说实话吧,我也是今天才搞懂什么叫染菌呢,至于其他吗,还......”
主任打断志军的话,对着彭记者说道:“看看,咱们小王都还没您清楚呢。看来您真不愧是大报的记者啊。”
“哪里哪里,人家小王是谦虚啊。我哪有那么大的能耐啊,您太过奖了。”彭记者边喝茶边摇手。
“您也别谦虚了。您今天啊,问的这个问题,问到我们厂的要害上了。”
彭记者放下茶杯,认真地看着主任:“那您跟我说说,什么样的要害啊?”
志军觉得主任话中有话,而且神秘莫测,于是把椅子往他们身边挪了挪,好听清主任到底会说出什么要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