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也是这样的夏天,也是这样的暴雨,在贺兰山滚钟口,一代军阀枭雄马鸿逵在他的避暑山庄的墅内,秘密接见了蒋委员长派来的特使关鸣镝上尉。
贺兰山耸立于宁夏平原西部,它雄伟、峻峭,是“塞上江南”的天然屏障。几千年来,先后有匈奴、鲜卑、羌族、突厥、回鹘、吐蕃、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居留、放牧。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地图上看贺兰山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以山脊为中心,东麓为宁夏境,西麓为内蒙境。东麓和西麓的景色,各有各的神韵,各有各的奇妙。东麓有黄河,一条母亲河从境内横穿而过,有塞上江南之美称。而西麓却是高原、戈壁、大沙漠,有高原驼城的美誉。
贺兰山滚钟口简称滚钟口,三面环山,位于Y川市西北35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历史上曾是李元昊的行宫和马鸿逵的避暑山庄。植被种类丰富,有70多种常绿树和落叶林。月平均气温10℃左右,由于植被层较薄,各种地貌景观明显,可称冬无严寒,夏无苦暑。
西夏王陵遗址的北边,是“小滚钟口”,俗称“小口子”,地势尤如横卧的巨钟,面东开口,口内三面环山,形似大钟。中有孤立小峰名叫钟铃山,恰似巨钟的铃锤,滚钟口由此得名。入春以后,满坡山花争奇斗艳,沟里泉水淙淙有声。放眼望去,山腰绿荫葱葱,山巅白雪皑皑,此即“贺兰晴雪”景色。口内有众多寺庙、古禹王台、兴隆寺、晚翠阁,均为清代所建。这些寺庙楼阁依山临水,随势自然,布局巧妙,错落有致,与山、石、林、泉浑然一体。有台榭飞阁之胜,芳林花径之幽。
这个神秘的山脉究竟有多少秘密?
关特使将蒋委员电谕恭敬地交给时任宁夏主席的马鸿逵。
密电内容如下:
听闻有俄人利用考古一名,大肆盗我大夏文物,有情报得知部分文物准备从宁外运,今派特使协助,彻查此事,完璧归赵。
老谋深算的马鸿逵一看电文,大概就明白蒋委员长是意思。是否有俄人盗大夏文物放在其次,收集西夏珍宝的决心昭然若揭。马鸿逵任宁夏主席十几年,对西夏传说当然有所听闻,为避人耳目秘密挖掘,早就派部队进驻贺兰山,并在原西夏王宫附近,以改建避暑山庄为名,秘密寻找传说里的举国宝藏。
马鸿逵搞不明白,秘密挖掘刚刚出现一点端倪,老蒋就知道了,看来委员长就是委员长啊。
一月前,几个士兵打猎时打伤了一只贺兰山马鹿,马鹿受伤拼命逃跑,士兵在后面拼命追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较量,马鹿再也没有力气逃跑,躲藏到山谷下面的一处洞穴。
士兵沿着马鹿留下的血迹一路寻来,被洞口的景象惊呆了。洞口附近,乱石交错,而石头缝隙下面,竟然有山泉汩汩流出。在洞口的石壁上,雕有古朴的岩画,有农耕图案,有动物奔跑,有诡异舞蹈,有崇拜祭祀仪式活动场面。
为首的士兵决定回去向长官汇报。
马鸿逵率部队前来,当他们来到现场进行发掘的时候,却发现这个石洞不同寻常。经过千辛万苦,炸开封锁山洞的封门墙之后,竟然看见山洞里面有一坑积水,深不可测。
洞中却没发现任何碎石的痕迹,也没有看到被闯入的痕迹。这个洞是自然形成的无疑,因为年久风化的原因,有的地方罅隙非常窄,无法通行。在距山洞口不远处有一个比较平整的地方,还摆放了几件或铜质或陶制的器皿!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进入山洞的人更加震惊,在山洞不能再前行的地方,有三具干尸,可能是因为环境原因,竟然保存的非常好,皮肤干枯,尚有毛发存在,面目狰狞。
古尸身高大约1。80米,从骨骼以及高度看当然是男性,保存完整,活像木乃伊。古尸外部的皮质外衣残旧,上面是厚厚的灰尘,已经看不出颜色。衣物有好几层,那么应该是冬天在这里踏上天堂的。其中一具尸体的衣服从外往内数第2层竟然是紫色的,显得神秘而富贵,经过这么多年,颜色依然清晰可辨,实属难得。衣物的上还发现了织金和精美图案,应该是一个古代王公贵族。在贵族身边,有一把古代弯刀,被厚厚的尘土覆盖。除去尘土,刀鞘上的宝石熠熠生辉,好多地方是用黄金镂刻饰品装饰,花纹、图案诡异而神秘,应该来自西域,样子美不胜收,一看就是绝世之珍宝。
三具尸体边上,还有一个破旧的皮质背包,里面有几本古旧的书籍和一个罗盘。
没有墓志铭,没有陪葬品,没有棺木,看来这里不是一个墓穴。
山洞内的石壁相对平整的地方,镂刻了一些奇怪的字符和线条,像是一个简易的地图。
马鸿逵的部下,将值钱的东西全部搬走,而后重新将洞口山石炸毁,使人不能进入。
难道蒋委员长也知道此事,含沙射影地用特使前来来敲山震虎?应该有此可能,神秘的大夏文物,有可能每一件都会包含着惊世秘密。
1947年马鸿逵为配合胡宗南重点进攻延安,组织宁夏兵团并兼任总指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