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随船出海的女人> 第二章 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一(1 / 2)

第二章

在王家村外村的主要村道边,有一幢建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朝南二层楼房,占地三间,楼梯在正中一间的北面,前半部分形成自然的小中堂,放了几条椅子,有点象现在城里人的客厅,东边一间是灶间(厨房兼餐厅),西边一间是库房,堆放一些渔具杂物。楼上东首间是宋晶兰的卧室,西首间是王梅香和宋贵明的卧室。中间一间算是客房或者书房。屋前是一个敞开式的独用小院,院里东西两边各载两株柑桔树,此时,正挂满碧绿的嫩桔,齐膝高的女儿墙,构成院子与外界的隔离带,大门朝路,是院子女儿墙上留出的一个大口子,安装了两扇矮木门,整体上显得优雅大方。王梅香正在院子南边用水泥板搭起来的洗衣台上洗衣服,李春杏穿着一件白底黄花短袖衬衫,手里拎着一篮花生,从村道上走过来,还没推开矮木门就叫道:“梅香,梅香!”

这两位妇女是村里最要好的一对,就象她们的儿女一样,如果放在今天的大城市里,可能会被人们误认为女同,如果真是一对女同,性格刚烈的王梅香扮演的可能就是男角色。两人平时有事没事总爱在一起,有什么好事从不隐瞒对方,非分享不可,同样,有什么苦活累活需要帮忙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让对方来帮忙。在她们的心目中,江洋和宋晶兰早已是她们共同的孩子,虽然孩子们尚未成亲,但两位妇女的亲家母情节已是历史悠久。这不,李春杏刚从地里挖来花生,就拎了一半与王梅香分享来了。王梅香一听是李春杏的声音,赶紧歇下手中活,说:“春杏,你来啦,快来,坐,坐。”转身去中堂里拿出一把竹椅子,放在走廊上。李春杏看着她热情忙碌的样子,倍感亲切,说:“梅香,你在洗衣裳那,要帮忙吗。”这是客气话,她知道梅香绝对不需要她帮忙洗衣服,所以,边问边放下竹篮,就在椅上坐了。

这两人其实在年龄上是有差异的,王梅香要比李春杏小一岁,实际相差时间是十三天,王梅香生在正月初一,李春杏生在上年的十二月十八。渔村里算年龄全照农历年算的,论岁数,李春杏比王梅香大一岁。其实王梅香是很乐意叫李春杏姐的,是李春杏不同意,说我们俩其实就是同岁的,没有大小之分,你一叫姐就分出大小了,人家一问谁大,大多少,你说十三天,人家马上会接上一句说“十三癫”,多不好。于是,两人就说好,互叫名字,这样显得更亲热。王梅香见李春杏手拎一蓝花生,赶紧说“不用你帮,你这是做啥,拿这么一篮花生来。”

李春杏笑笑说:“刚从自家地里掏来的,给你们送些来。”因为这是习惯,两家中谁家里有些什么好的,都很自然的拿出一部分给对方共享,所以王梅香问得不在意,李春杏答得也不在意。

王梅香转身又去洗衣服,心里捉摸春杏是不是来看媳妇找儿子来了,便一边洗一边对李春杏说话:“阿兰一早就和洋洋去县城了,这会儿还没回来,也不知在干什么了。”

李春杏本来心里急得不行,听了张副镇长的话,觉得江洋和晶兰一定没事,没必要让梅香也着急,所以一直没提。现在梅香说了,又觉得不好再瞒着她,便站起来,走到王梅香的身边说:“我也正愁呢,两人去金沙岛了。”她有意把语气放缓,显得平心静气平安无事。

王梅香却是个急性子,反映灵敏决断迅速,一听去了金沙岛,马上想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还好,这个年代是没有手机的年代,安装私人家庭电话都是有门槛的,如果象现在每人手里一个手机,王梅香会立刻拨打晶兰或江洋的手机,结果可想而知,她会急个半死。而此刻的王梅香只能问一句:“怎么?去金沙岛了,不是去县城了吗?”

李春杏知道王梅香的性格,怕她真急,还是把话往平淡里说:“县城回来后,洋洋来家里要了‘三匹头’的钥匙,带了点馒头,要去金沙岛采贝,我就让他去了,凭洋洋的身手,现在应该是满载而归了,说不定己经到家了。”

王梅香完全懂李春杏对她说这些话的想法,说不定已经到家就是肯定没到家,这个时候一只“三匹头”在海上要多危险有多危险,根本没有安全性可言,再说捕鱼人那句忌言:女人上船船要翻。天哪,她不敢再往下想,心急火燎地说:“那怎么办?快叫贵明他们去接回来啊!”

李春杏知道不给王梅香一个踏实的万无一失的解决办法,她是无法安心的,于是,她只好说:“不用了,刚才张副镇长已经叫渔警船到金沙岛去接他们了,你就放心吧,不会把你的宝贝女儿丢掉的,你舍得女儿,我还舍不得儿媳妇呢。”

听了这么一说王梅香总算安下心来,两手拧着衣服,笑着说:“我好不容易养出个大姑娘,被你家洋洋给拐走了,你拿什么赔我啊?”

这话自然是在说笑,但也表达了王梅香对独生女儿的珍爱之情。李春杏当然知道她的深意,但不能顺着她的意说下去,只能把她的牵挂冲淡些,于是也开玩笑说:“看你说的,现在这年代,还说不准是谁拐了谁呢,到时候你那宝贝女儿一句话,洋洋这种老实人还不是被她拎着转。”

让两位亲家母无论如何想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