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回首风云岁月> 第110章 兄弟再次相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 兄弟再次相会(1 / 2)

昭阳江边

再次相叙

千言万语

从何说起。

话说这家兴所在的部队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就主动往北转移。家兴在转移的行军途中,夜间遭受敌人飞机袭击,惊了枣红马,好在最后是有惊无险。

部队到达休整目的地,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后,就开始组织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行动。

1951年5月16日,志愿军全线发起进攻。这次家兴所在军的前进指挥所,有一百多人组成,并于总攻前一天就到达了预定地点。指挥所的组织者还是张荣参谋,而队伍的领队换了李家兴。

原来军部电话连的干部有较大的变动,孔文升任了军司令部机关政治协理员,曲排长升任电话连政治指导员,宋福喜升任电话连一排排长,李家兴升任电话连政治副指导员,施大才就升任电话连文化教员。任职命令一公布,各人立即到位就职。

家兴新的任职一到任,就被指定担任军的前进指挥所的领队。他接到任务后,就按张荣的意图,做了一个预案。预案做好,他来到张荣办公的防空洞门口,高声喊道:“报告!”

“进来。”

家兴进了防空洞,见到张荣就敬了个礼。张荣点了下头,就说:“家兴,这任务可不轻松,你这嫩竹扁担能挑起来吗?”

“我试试看,反正有老师你在,我一切听你的。现在我按你的指示,对这次指挥所的人员组成、行军,通讯手段、防空、警卫、指挥所的开设、生活保障,移动、突发事件的处置、最后撤除等的预案,已经做好,请你审查。”家兴说着从文件包里掏出一个信封,交到张荣手里。

张荣接过信封,掏出里面的文件纸,一共有五张。张荣一张张仔细地看了三遍。然后点着头说:“到底是有文化的人,想问题、做事,有板有眼。这个想法不错,问题想得比较周全,细致。就按这预案执行,碰到具体问题再作适当调整。”

又说道:“我们今天下午四时准时出发,集合地点就在这防空洞门口。今天晚上是八十里路夜行军,晚上十二点之前必须到达目的地。明天中午指挥所必须开设完毕。电话连是哪个排参加?排长、班长是谁?”

“是一排。排长是新提升的,就是原来第一班班长宋福喜。第一班班长现在是上次救过我性命的孙小才。”家兴答道。

张荣就说:“有这两个人,电话通讯问题就不愁了。总之,执行任务时要胆大心细,遇事不慌,沉着应对!”之后,想了想又说道:“家兴,你慢走,我再把敌我双方当前的态势跟你说一下,你好做到心中有数。不过你听过记住就可,不能对无关人员再作传播。

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之后,美第八集团军在西线死守汉城。美第九军在中间,美第十军在东线,东线的南朝鲜第三军团,基本都退至北汉江、昭阳江以南地区。我军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就是这次战役的意图,西线两个兵团的任务就不讲了;就我们这个兵团和人民军两个军团,在东线的任务是歼灭南朝鲜第三军团下属的三个师。我们军,另外还有一个军,共两个军,在‘三八线’以南,麟蹄、阳口之间,直向昭阳江南岸挺进。现在南朝鲜一个师正由南向北进攻。当它进到昭阳江南岸,得知志愿军进攻部队已到达北岸,这个师已经停止了进攻。志愿军同南朝鲜军目前正对峙在昭阳江两岸。”

说到这里,张荣立起身,走到墙前挂地图的地方,拉开布幕,随手拿起一根长棍,指着地图继续说:“家兴,你过来,先熟悉一下今天晚上的行军路线。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在金化,今晚先向东南走,到文登里,翻过鹰峰山脉,再折向南,越过‘三八线’。然后再一直向南,在麟蹄以西、阳口以东,往南直插昭阳江北岸。我一线部队,现已在昭阳江以北占领了进攻出发位置。我们军前进指挥所,这次直接开设到第一线部队,也就是开设在昭阳江江边,这个小高地的北坡。部队发起冲锋时,我们在这个小高地上,对战场发生的情景,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都明白了?”

“明白了。”接着家兴又问这“三八线”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荣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苏联红军在我国东北打败了日本关东军后,接着就越过中朝边界,进入朝鲜。当时美军还远在千里之外太平洋上的关岛。美国政府就提出,在朝鲜中部北回38度处,东西划一条红线,把朝鲜一分为两,美国和苏联各占一半。红线以北归苏联管,红线以南由美国管。斯大林也接受了这条“三八线”。这那时起,朝鲜就被一分为二,出现现在的南北朝鲜对峙的局面。而这条线现在人们就叫它“三八线”。

家兴听完张荣布置的任务,就回去准备晚上行军的各项工作。下午,家兴拿好昭阳江一带的军用地图、孔文送给他的指北针、张荣给他的一块怀表,又到连部领了一只手电筒和四节电池。作为一名基层的军事指挥员,行军、作战,他已经基本具备了起码的装备和知识。他虽然是第一次担任前进指挥所的领队任务,初试锋芒,但心中还是有些底。首先,这项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