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而逝,两天一晃就过去了。
这天章健在房中用笔和纸忙碌着,只见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苦笑着摇头。好半天后,章健才停下笔伸了伸懒腰,然后拿起自己用了二天的时间弄出来的成果看了看不禁欣喜的笑了笑。虽然这二天章健过得很累,但想起这东西以后能带来的回报,这都不算什么。
看着纸上画着的精美设计图和详细数据不禁感叹道“以前经常看到各式各样的摩托车,也骑过不少,对摩托车相当了解的章健还以为其结构简单,要搞出来不难的。
可今天的体验却让自己觉得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他现在仅仅是仿照后世摩托车的外形和结构,设计一款不会超出现在时代科技太多的外形结构设计出来,可就是这看似不难的任务硬是让他费了二天的功夫才好不容易的将其搞出来。”
暂时放下设计相关事情。
章健微侧了一下身子拿起左手边另一张写着数据的纸张。
这是章健这两天除摩托车、三轮自行车设计之外的另一个投入精力比较大的事情“收集整理青岛及附近地区有关各国洋行、机构和人员的信息以及自己后世看到的一些相关资料”。然后经过对比分析后,找出对自己有用的消息。
根据章健粗略统计,日本占据青岛前,青岛有德商企业近50个,资本金总额2亿马克左右。主要有哈利、拍德、美时、礼和、培浮、太隆、大利、大成、培隆、萨德、天利、捷成、世昌、禅臣、亨宝等洋行。德国洋行大多经营进出口贸易,并代理轮船公司业务。这是德国洋行主们的一段黄金般的日子,但日军占领青岛后,德国洋行却基本上都关门了。
随着一战中日军对青岛的占领,日本洋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日商增长到1100家左右,资本额度超过10亿日元,主要由三井、三菱、大仓、东和、清喜、大杉、吉禅等洋行控制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洋行进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还多。
同为一战战胜国的英美等国青岛的商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洋行的规模、数量以及业务量都有明显增长。英国人的洋行主要有和记、麦加利、亚细亚、太古、怡和等,美国的洋行主要有美孚、德士古、绍和、滋美、祥泰等。
这一时期驻青岛的各国洋行都是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业务,经营方式大同小异,大多是依靠自由港的关税优惠条件,以低价收购中国的土特产,运往世界各国,然后再将各国工业成品运到青岛销售。进口商品有钢铁、机器设备、五金器材、化学染料、橡胶、木材等;出口商品有花生、生油、猪鬃、牛皮、冰蚕、蓖麻、芝麻、杏仁、乌枣、核桃、**、草辫等。
不过,随着1920年西方列强支持的高尔察克、邓尼金、尤登尼奇等干涉军的先后失败,英法等国又开始考虑利用德国反对苏俄。这种情况下,针对德国经济的制裁有了明显松动,德国的一些企业也开始曾经活跃过的地方再次出现。特别是一些消息灵通人士暗中获知明年年初列强将华盛顿会议中提出日军撤离青岛的时间表后,一些因战争而关闭的德国洋行也开始筹备青岛再次开业,这其中就有礼和、美时、禅臣、古德、太隆、鲁麟等洋行。
按道理来说,其实章健心里更希望和德国的洋行合作的。
不仅是德国人严谨、朴实的性格令章健很有好感,且主要的是章健可是清楚的记得“1921年,宝马公司开始生产摩托双杠发动机到1923年,宝马飞机设计者马科斯·弗里兹设计了一种方案,即500ml的发动机安装在车架内,气缸向两边伸出,这种优良设计正式揭开了生产摩托车整车的序幕。”
而章健的设计就是在马科斯方案的基础上,参照后世摩托车的外形更进一步的小规模升级优化了而已。
所以,如果章健拿着提前几年出来的更加先进地设计和宝马公司合作的话,这将会是双赢的局面。宝马公司会提前几年出品新一代摩托车,章健也将借助宝马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吗,“宝马出品意味着可靠的质量和昂贵的价格”。
可这也只能是想一下,要知道现在才1921年,日本还强占着青岛不肯离开。所以无奈德国各洋行还在筹划开业,而具体开业还要等到日本正式撤兵离开后。
可是这对于历史非常了解的章健来说是不能忍受的,历史上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是在1922年。也就是说最少还有一年的时间,可是章健能等,但那些难民、孤儿可不能等。
所以,章健最后对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充分分析后,将目光放在了美国的绍和洋行上。
之所以选择绍和洋行,并不是说它现在比美国其他洋行以及英法日等国洋行有实力,而是绍和洋行是目前最为适合进行合作的。
首先,青岛绍和洋行是一众美国洋行中实力相对较弱的,更加急切打开中国市场。其次,绍和洋行现在的青岛负责人叫史密斯,年仅28岁,进入绍和洋行的时间仅一年半左右;不仅较为年轻,且在商场的经验方面也不会像商场老油条一样难于接触。其曾经更是随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