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汉朝的故事> 第十八章 屠秦封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屠秦封王(1 / 2)

【原文】沛公归数日,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所过残灭,秦民大失望。羽使人还报怀王,怀王曰:“如约。”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本定天下,诸将与籍也。”春正月,阳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译文】沛公归去后数日,项羽率兵向西进军,在咸阳屠城,处死了秦国投降的国王子婴,烧毁秦朝宫殿,所经过的地方残暴的毁灭,秦国人民对他非常失望。项羽派人回彭城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说“按照约定办事”。项羽怨恨楚怀王不肯让他和刘邦一起向西进入关中而是向北救助赵国,导致自己入关的时间比天下诸侯约定的要晚一些。于是说:“楚怀王是我们项家拥立的国王,没有作战的功劳,凭什么可以独自主持约定。本来平定天下的人,是诸位将军和我项羽啊!”第二年春天三月份,表面上拥立楚怀王为义帝,实际上不同从他的命令。

【分析】项羽进入咸阳之后,发泄了自己对于秦王朝的刻骨铭心的仇恨。既有亡国之恨,也掺杂着家族恩怨。秦朝军队先后杀害项羽的祖父项燕以及叔父项梁。灭亲之仇,不共戴天,除死方休。因此,他火烧阿房宫、处死秦王子婴、残灭秦国城池。有人觉得项羽暴戾成性,肆意屠杀秦国降卒以及降王子婴,火烧阿房宫。

项羽的残暴做法是有意为之的,他不是天生的恶魔转世,就是想要威慑秦国的未降势力,使得天下间的异见分子都臣服于自己,时间不再有杀戮和争斗。通过战略威慑,消弭秦地百姓的抵抗意识,使得关中乃至全国地区都能够因为惧怕自己的势力而不再烽火连天,本质上也是为了俘获秦国乃至天下的人心。用兵打仗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单纯变态的杀人防火,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万恶的小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也是要敦促南京国民政府尽速投降,通过血腥的战略威慑实现不战屈人之兵、速战速决的战争目的。

可惜,不爱读书的项羽,不知道或者不信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民心哲学,他认为强大的力量和政治势能可以迫使国人屈服。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民心吃软不吃硬,遇硬更坚,遇软而切。暴力和强权可以短暂时间内迫使人民臣服,但是不久之后就会冲倒束缚的藩篱,须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老百姓是不能得罪的。只有博爱和自由才能长时间的与民众的心声产生共鸣,凡事求其便民才能长治久安。

刘邦约法三章,以人为本,用仁慈和宽容感化了秦地百姓的心灵,实现了外来侵略者到外来大救星的飞跃。他同样不知道或者不信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民心哲学,但是他知道善待秦地百姓就能为自己的粮草和兵源做好充足的准备。刘邦和项羽都曾见过千古一帝秦始皇,他们的人生都是围绕着学习和超越秦始皇展开的。我们只能说,英勇无敌的项羽汲取了秦始皇的霸气和暴戾气息,懂得“实行霸道是慑服与压制人心的利器”。仁者无敌的刘邦学到了秦始皇的雄心和天下大义,懂得“施行仁政是争取和教化人心的法门”。

就像刘备和曹操,汉室宗亲刘备称帝之前以宽为本、仁义爱民,因此可以从织席贩履的没落贵族成为称霸西南的昭烈皇帝。但是,刘备称帝后,开始大权独揽、不纳忠言、独断专行、苛法治理蜀地,因为他的政治身份有了巨大的飞跃,需要推行霸道使得荆襄和川蜀的未降势力屈服自己,然后慢慢的用德义和封赏笼络人心。相反地,一代奸雄曹操赤壁之战之前,厉行霸道、抑制兼并,因此可以从成分不好的宦官后代成为坐拥四州的大汉丞相。但是赤壁之战后,开始发掘人才、察纳雅言、遇事商量、仁政治理中原,因为天下大势有了根本的变化,需要推行仁政使得中原四州的士族势力依附自己,然后慢慢的用官职和封赏笼络人心。

可见,作为领导者,要审时度势,恩威并施,德刑兼备,根本的任务都是征服人心。人心向背才是亘古不变的政治圭臬,得人心者得天下,不得人心者失天下。

【原文】二月,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赵将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故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徙魏王豹为西魏王,都平阳。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将臧荼为燕王,都城在蓟县。徙齐王田巿(fu)为胶东王,齐将田都为齐王,都临淄。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为常山王。汉王怨羽之背约,欲攻之;丞相萧何谏,乃止。

【译文】二月份,相遇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国和楚国九个郡县,以彭城为都城。违背约定,改立沛公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四十一县,以南郑为都城。把关中地区分为三部分,拥立秦国的三个降将为王,章邯为雍王,都城在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城在栎阳;董翳为翟王,都城在高奴。楚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