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写作> 第十篇 谈小说创作几点思考(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篇 谈小说创作几点思考(金...(1 / 3)

金庸(1924年3月10日—),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1999~2005年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香港与台湾出版我小说的出版公司,前几年计划出一本丛刊,刊登讨论我小说的文字,想叫做“金学研究”。我建议改名“金庸茶馆”,大家在其中闲谈,随便发表意见,现在“金庸茶馆”在台湾与香港都已上了internet,读者们在网上闲谈,《中国时报》的副刊每星期刊载一次。“金庸茶馆”是中性的,大概不会惹人反感。台北有人组织了个读书会,叫“纸醉金迷会”。台北金石堂书店中有人发起组织一个读者会,到香港来旅行,并到我家来访问,戏称其名为“拜金团”,那是有点自嘲和开玩笑了,大家嘻嘻哈哈,因此我不感到尴尬,还请他们吃了饭。这次开会之前,刘再复教授把确定的题目??“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告诉我,这个题目我能接受。“金庸小说”四个字,符合实际,中性,我写的确实是小说,不是诗。再复兄还给我一份与会者的名单,我看到有这么多的教授、作家、博士、博士侯选人参加,心就动了。这不是因为给了我面子,而是觉得这么多学者一定能给我指教,我不应失掉这个机会。刚才我听到加拿大坚尼小姐、英国虹影小姐的发言,也受到教益。坚尼说,李陀先生把人分成聪明人和不聪明人两大种。我以为,这种分类重视先天的资质,不重后天好人坏人的道德判断,也不重视学问高低。好人坏人很难分,用聪明与不聪明来分就容易得多。听说今天来开会的田晓菲小姐,六岁就开始读小说,八岁多发表新诗,十四岁进北京大学,相继获学士、硕士学位,二十岁进哈佛大学攻读博士,今年已获得博士学位。刚才初见,旁人还没介绍,我问她:“你贵姓?”她笑笑说:“姓田,田伯光的田。”一句话就显得聪明之极。李陀先生自己,显然也是很聪明的,刚才我向他请教,请他指出我小说的缺点,他说:“有几部小说结构不好。”我一听就明白了,而且十分同意。我写小说,结构是一个弱点,好像ThomasHardy的TheReturnofTheNative(《还乡记》)、CharlesDickens的ATaleofTwoCities(《双城记》)那样精彩的结构,又如莫伯桑的一些小说,结构的匀称浑成,是我绝对及不上的。现在我只好老了脸皮地说:“结构松懈,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反而更近乎近代的西洋小说,与十九世纪的西洋小说不同。”但如《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几部,结构确有重大缺陷,现在要改也改不来了。武侠小说确实有一套表现形式。哥伦比亚大学的徐钢先生讲到江湖问题,又讲到presentationvssignificance的问题,我想在各位研究比较文学的范围中,这大概就是form(形式)与content(内容)的关系,也即是expression(表现)与idea(意念)的关系。在希腊悲剧中,表演者常带面具,与中国京剧的脸谱差不多,脸上的表情看不清了,而幕后或舞台旁又有大合唱,唱的时候台上的对话暂时停止了(中国的川剧有类似手法),这就使观众和表演者拉开了距离。这一距离令观众意识到舞台上表现的是一个故事,它与现实并不相等。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与面具、大合唱的审美作用相似,它使读者意识到书中展开的是一个故事,与现实生活不同。陈家洛并非是真的陈家洛,他们在江湖中行走,玩的是江湖中的一套,江湖就使读者获得一种距离,这是不是属于浪漫主义,常有争论。但武侠小说如果用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恐怕是很困难的。

关于我的作品讨论会,以前中国大陆曾召开过几次,但我都没有参加。前年我故乡海宁开了一次“海宁金学研究会成立会”,冯其庸先生、严家炎先生去参加了。去年,杭州大学的学者们也举行了一次研讨会,提出的论文内容很丰富。今年春天,云南省大理州举行研讨会,严家炎教授、作家协会副主席邓友梅先生、云南省省委书记令狐安先生(他是金庸小说爱好者,自称“令狐大侠”)、陈墨先生等都在会上发了言,我只在开幕式中对参加者表示感谢之后就离开了。我所以不敢参加,是因为这些会议的题目都叫做“金学研讨会”,题目太漂亮,我不敢接受。北京的刘梦溪先生曾写了篇文章说,只有《红楼梦》研究可称“红学”,其他的都不宜称“学”。李白、杜甫的诗篇不够伟大吗?但我们从来没有“李学”、“杜学”。我很同意他的意见。这一类讨论会,最早提出的是刘再复先生,那时他在北京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他在一九八八年写信给我,准备由他们研究所召开一次研讨会。我失礼得很,没有积极支持。只因为我觉得我写的小说内容平凡,没有多大深刻意义,不值得劳动许多学者先生们来研讨。说到“金学”,万万不敢当。我自己目前还在用功读书,希望自己学有所成,将来能做一个学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