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了考虑范围,实际上,这老鬼子之前就已经动用过一批**式坦克投入战场,当时正是战斗打响刚不久,就被援华航空队的一支斯图卡轰炸机机群发现,一个俯冲下来,这种薄皮坦克全被炸成了支离破碎的零部件。
有了这次教训,对帝国坦克惜之如命的寺内寿一之后就没有再将其投入战场,并严令做好伪装,等进入晚上,中**队战机无用武之地时这些坦克再重新投入战场,只是他这次又失策,他的对手许士友竟然动用了照明弹,为战机的持续作战创造了机会。寺内寿一希望趁黑动用坦克作为突击力量掩护第五师团突围的设想只好暂时搁置。
不过,战事进行到下半夜的时候,轮番出击的各混编机队也到了强弩之末,航弹和油料的紧缺还有飞行员们的过度疲劳限制了各混编机队的进一步发挥,早就急得如火锅上蚂蚁的寺内寿一按捺不住了,立即下令隐蔽待机的坦克出动。寺内寿一这个老鬼子对这批坦克可是相当期待,打破战事僵局力挽狂澜就靠它们了!
事实上,前线作战的第1和第10两个师团的鬼子们,早就憋屈了一个晚上,不可战胜的帝国皇军什么时候像这样窝囊过?所以,当寺内寿一派出的坦克一辆接着一辆地开上战场,鬼子们像是给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地大叫。
这个时期日军装备的坦克,其特点跟前世不无二致:装甲薄弱,火力不足,战术也十分落后,无法与当时在装甲闪击战中大放异彩的德国相提并论,就是单独的非本土中陆军装甲部队除了现役第七师团就再无建制。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日本陆军与海军两个系统长期矛盾重重,常常为有限的资源而争得头破血流,陆军甚至一直想学德军装备冲锋枪增强陆军整体实力的愿望都落空,又怎么可能在坦克方面下大力气?不到10mm的装甲就说明了问题。要知道,当时欧美西方各国还有苏联对坦克的共识是至少要30mm的装甲,况且这还是意大利这种穷国的标准。
当然,日本大本营方面的观念也对这种局面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放眼目前的亚洲各国,各国不是处于殖民地就是半殖民地,就是目前正在内战的中国,连独立造坦克的条件都没有,即或是人民军各部队装备了一批坦克,可大多都是缴获三民军手里的欧美各国淘汰下来的陈旧货。对于这个现状,日本大本营长期满足于此,对坦克重要性的认识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不得不说,寺内寿一将帝国坦克压上战场后,确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缺乏反坦克火力和反坦克地雷的三野打援部队吃了不少亏,集束手榴弹爆破坦克的方式虽然对付小鬼子的薄皮坦克十分有效,但是小鬼子对于坦克这样的宝贝疙瘩一贯重视,在吸取了之前与三野作战的经验后,日军的部署往往步兵冲锋在前,坦克在后面进行“定点清除”,所以战线一度被日军突破。
关键时刻,由粟豫紧急调遣的一批56式40mm火箭筒到达战场,才总算遏止了日军猖狂攻势。
到天明时,由防城运来的武器装备弹药的专列抵达北京,得到了补给的援华航空队又迅速回复了作战能力,针对日军的空袭行动再次展开。
寺内寿一好不容易凭仗坦克突击积累起来的优势,瞬间被摧毁殆尽。
仗打到这个份上,第五师团的兵力已损失了大半,骄横不可一世的板垣征四郎连死的心都有了,偏偏这个老鬼子还偏执得过分,各联队各大队残部的指挥官们一再报告请求按照司令部的要求配合突围,这老鬼子却予以否决,宁愿成建制被中**队消灭为天皇玉碎。
事实上,这个时候,以板垣师团残部不到两千人的兵力,想要突围已是天方夜谭。粟豫在发起“拔牙行动”战役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方方面面的因素,甚至围歼板垣师团时动用的都是当年孟良崮围攻张灵甫的许士友的精锐部队!(剧情需要,不要与真实历史对号入座,发现书评里总有人拿真实历史说事,这是西元时空!)
激战至下午2时,社民军许士友三个军攻入板垣师团的指挥部,板垣征四郎刚刚剖腹自裁!自此,“拔牙行动”宣告胜利结束,号称“钢军”的板垣师团彻底从还是日本陆军建制中抹除。
全歼板垣师团的消息,雪花般传向各地,举国欢腾,就连重庆三民政府下辖的西南西北海南三地的民众,也载歌载舞,共祝大捷。
不过,连续两场的辉煌胜利,并没有冲昏中工方面的头脑,从目前掌握的情报看,日本关东军方面正在紧急从满洲、朝鲜调集作战飞机,不出意外,接下来的几天将会有一场激烈的空战!
————
唉,写个小说真不容易,上本《红警照耀中国》被禁,三个月没领稿费了,家里人颇有怨言,还以为我成天在耍,从昨天下午起就又把我叫医院里照顾宝宝了!唉,太不容易了!先传这一章吧!可能思路有点乱!昨晚在医院一整夜没有睡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