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援华航空队在高志航的领导下继续频频出击,配合三野各部队发起反击作战,因为掌握了制空权,加上三野部分主力部队换装上了来自防城支援的优势武器装备,所以三野各部连-战皆捷,侵入热河地区的满洲派遣军被尽数赶了回去!
似乎一切又回到了日军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前的起点!
然而,自第三日起,形势却又急转直下,中工方面情报部门收到确切消息,日本海军舰队近期将开始有所动作,但是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却不是中工高层方面设想的那样,日本海军舰队并没有直驱渤海湾,然后从天津登陆,威胁新中国的首都北京。而是出乎意料地进攻素有东方魔都之称的大上海!
与前世历史有所不同的是,今时的大上海解放之时,是建立在三野无数将士的血肉之躯的基础之上的,解放作战难度比前世要大且要复杂得多,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维护自己在上海的利益,千方百计阻挠人民军解放上海,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甚至派遣了军舰助阵,企图控制长江流域和入海口,阻挠人民军从水路向上海进军。
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直接命令驻防于上海公共租界北区、东区地段的三千海军陆战队,协助三民军顽敌抵御人民军解放上海,但是在人民军强大的攻势面前,西方各国和日本方面如此脑袋发热的举动无异于螳臂当车。只不过,上海虽获得解放,但是人民军三野部队的伤亡牺牲代价不小,很多团建制的部队甚至给打残只剩一个连。
欧美西方列强在上海的利益受损,也正是从这一时期起,欧美西方各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变得极度仇视,以英国、法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甚至不断叫嚣要武力干涉,当然,这这种色厉内荏的伎俩,早已被明察秋毫的李德胜主席识破,不予理睬,并坚定地在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新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伍豪宣布废除西方列强强加给旧中国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并果断没收西方国家银行一切在华资产。
后来的事实,果如李德胜主席所料,欧美西方列强并没有付诸行动,仅仅是宣布对华进行经济封锁就了事,英法自不必说,德国人目前已拿下波兰,英法已被迫宣战,根本就鞭长莫及,管不了东方的事情,只能动动嘴皮子,而美国此刻仍深陷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尚未实施,美国尚未从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也只能东施效颦学英法打嘴皮仗了。
不过,这些国家并不甘心就此服输,出于利益的考虑,一个个又纷纷将目光投向当时一直上蹿下跳,要求出兵惩戒中工而叫嚷得最凶像个跳梁小丑的日本。
其实,自甲午海战以来,日本这个经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就屡次从战争中尝到了甜头,特别是在对沙俄这头毛熊的战争中取得对朝鲜的绝对控制权后,鲸吞中国的狂妄野心开始抬头,这一点,在后来九一八事变后一举蚕食掉东三省的举动里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面对西方列强政要频频许诺支持,日本大本营的军国主义分子们自然没有拒绝的必要,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为侵华做充分地准备。
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说,现时空的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确实有西方列强怂恿支持的因素在内。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日本海军舰队飘香一剑兵峰直指上海,看似出乎意料,其实又透着几分必然,明眼人谁都看得出,这是日本人在拿大上海祭旗向欧美列强表态,从而为侵华战争合理化赢得更为广泛的西方列强的支持。
不过,很少人能如雄才大略的李德胜主席那样会进一步想到日本人此举背后还另有一层深意。
实际上,在得到这份日本海军舰队将要进攻上海的情报之后,李德胜一开始就心存疑窦,虽说上海是一座繁华大都市,对新中国的经济有直接的拉动作用,特别是上海位处长江入海口,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就目前的战局而言,日军要打破僵局,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将舰队开入渤海湾,以日本海军舰队的强大实力,由天津登陆不是难事,然后挥师直插北京,就可解决援华航空队这个心腹大患,即使不济,最起码可迫使援华航空队远离热河前线,起不到支援的作用,到时这支日军再与满洲派遣军前后夹击,守在热河前线的三野各部想不溃败都难!
但李德胜很快又想到,以日本人一贯的狡诈,这次会不会是声东击西之计呢?因为一旦上海受到日本海军舰队攻击,势必吸引中**队的目光,上海的战略地位和政治地位超然,是绝不能丢的,如果新中国的军队被成功吸引到淞沪战场,那么平津周边一带的兵力势必变得薄弱,这个时候,只要日本海军舰队派遣一支偏师入渤海湾,发起突然性进攻,平津一丢失,热河就处于关内外日军的夹击之中……
李德胜随即在中南海紧急召开军委会议,经过商讨,军委做出决议,一野进军西北和二野进军西南的大战略不变,并严令沿海各部队加强戒备,同时调集兵力巩固上海、天津这些重要海港城市的防御。另外,考虑到与粟豫齐名的林飚尚在两广,而两广战役已经结束,留林飚在华南实属没有必要,于是李德胜一纸调令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