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差,就是长途。85年夏未秋初,春生押车,送引江电机厂生产的主打产品——一卡车电动机去河南新乡。
这一趟河南之行,不仅是春生进厂第一次出差,还给春生带来“好运”,带来“意外的收获”——货车司机赵师傅在回来的路上,用开玩笑的口吻试探春生,说回去帮春生介绍个女朋友。
赵师傅是个老志愿兵,为人实在,刚从部门转到地方,身上依然保有军人的直爽。货车是小季运输站的卡车,赵师傅在部队是汽车兵,转业到地方分配在运输站开货车。
他们上午在厂里装好货,吃过午饭,又给卡车加油、加水,然后从小纪镇出发,沿京杭大运河东岸线公路直达淮阴,然后再向西,由泗阳(途经初具规模的洋河酒厂)、泗洪,进人安徽境内的泗水,晚上在泗水一个破旧的小停车场住出差的第一宿。
第二天,天还没亮,赵师傅就把春生叫醒赶路,开到灵璧的时候,天才大亮。
“肚子饿啦,”赵师傅说,“随便弄点早饭吃下子。”
他们在路边一个卖早餐的小吃店停下车。说它是“店”有点恭维它,其实就是一个茅草搭的小蓬子。
“来两碗稀饭,”赵师傅边说边坐了下来。
很快,店主盛好两大海碗黑黑的稀饭,端上来,放在他们面前的小桌上。
这里什么早饭啊!看不见米粒,稀得像水,照得见人脸,黑乎乎的,不知道里面糁的什么成分!
春生喝了一口,没有再喝第二口,实在难以下咽,有一股说不出的怪味,脑海里联想起一路之上的所见。
货车穿行在皖豫交界的空旷原野上,农村一群群衣着破旧的拾猪草的孩子们在嬉闹。暑期已过,学校已经开学,他们本该正在学校上学的儿童与少年哟!
农村的房子越来越小,越来越矮。这里农村的家畜没有圈,家禽没有栏。猪牛羊满街跑,鸡鹅鸭满天飞。一些县城的街道不如电机厂的小纪镇街道宽,而且“脏乱差”。
货车越往西行,越向北走,农村越来越穷。
春生原来一直以为自己的家乡已经很穷很穷了,现在看来,如果和这些地方比,自己的家乡实在要“富裕”得多!
=================
第二天,他们穿过灵璧、宿州,进入河南的永城,经商丘、兰考,很快到达开封境内。
开封果然很大,不愧是古都。交通也很忙,货车进入开封城区,天已渐黑,也许正是下班时分,一路红灯,到处阻车,没法走,龟行一般。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可以停车住宿的旅馆,赵师傅说:“不走了。住下,明天起早走!”
吃过晚饭,洗完澡,春生把换洗好的衣服洗好挂在电风扇旁边吹(明天可以继续穿),然后对赵师傅说:“我有个表兄在开封当兵,在军医院给领导开小车,想去看看。”
春生第一次出差,心里面兴奋,对什么都好奇,而且他天性好游玩。那几年做供销员,对春生来说,等于“公费旅游”。
“犹豫什么呢,想去你就赶快去呗!别太贪玩,太晚回来。早点睡,明天还要赶路呢!”赵师傅说完脱光衣服,倒下来,头挨上枕头,很快就打起了呼噜。
赵师傅开了一天车,累了!
春生一路打听,摸到开封155军医院表哥的宿舍。
可是非常不巧,表哥志旺(志勇的三哥)出差了——开小车送领导上北京开会,不在开封。
春生不死心,想过几天自己从新乡送货回头再来看表哥,于是又问志旺的战友:“我表哥什么时候能回来?”
“上北京开会,至少要一个多礼拜呢!”表哥战友的回答让春生非常失望。
看表哥不遇,春生内心空荡荡的。深夜,一个人游走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有种孤独感和失落感。
这时,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一些春生从未听过的歌声。春生驻足聆听,虽然从未听过,歌词也一句不懂,但旋律非常优美……
一半出于好奇,一半为歌声美丽的旋律所吸引,春生不由自主循着歌声,向歌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春生要寻找这仿佛来自天国的歌声,走着,走着,春生前面出现一处亮光,灯光映照着的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
这种场景,以前春生只有在小说中读到过这样的描写。隐隐约约的记忆告诉他,这可能是,仿佛是……不,应该就是一座教堂!
那些歌声应该就是由这座教堂里面发出来的……
“是唱诗班的歌唱声?应该是吧。”春生想。
春生见识短浅,不知道这到底是一座什么教堂——基督教?天主教?还是伊斯兰教?但肯定不会是佛教堂。
春生虽然不清楚,虽然从未见过教堂,也不知道教堂到底什么样,但依然能肯定这绝对是一座教堂!
在古城低暗的民居中间,教堂显得高大、威严、肃穆。
仿佛教堂对凡夫俗子有一种无形而巨大的震慑力,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