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春末夏初,春生招工进了引江电机厂。
招工信息是父亲从广播里听来告诉春生的。
春生正是山穷水尽,穷途末路之时,虽然“创业”不断,但屡“创”屡败。就在春生茫然无绪,基本丧失信心的时候,父亲征求他的意见,问他:“愿不愿意进社办厂上班?”
有什么愿意不愿意的?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于是,春生就和父亲一起去了。
在区公所小纪镇工业公司办公室里,父亲为春生报了名,交了500元押金。
春生就这样进了引江电机厂。
春生从此开始新的人生。
春生他们属于“正式工”。电机厂的招工申请、招工计划报告必须到工业公司备案,并经过镇政府批准。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为企业培养人才,引江电机厂此次面向整个小纪区招工,招工对象必须是具备高中学历的男性青年。此次招工不仅学历要求高,而且招工范围广,不仅招收名额多。
为严肃招工纪律,严防作弊,确保招工工作顺利进行,此次招工须经工业公司面试录用,确保企业招收到合格的高中毕业生。
厂部还对春生他们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班由办公室周主任主抓。除了组织新工人学习一些规章制度,周主任还带领他们参加劳动,比如打扫卫生,清理厂区场地上的杂草杂物。
二十四名新工人除两名家住本镇的而外,其余的晚上全部安排在区公所招待所吃宿。
春生和大唐安排住一个房间。
大唐姓唐,因为个子高,大家都叫他“大唐”,名字反而很少有人叫。
大唐鹤立鸡群,引人注目,加之性格温和,总是一脸堆笑,看上去人比较厚道。不管你开多么过分过火的玩笑,都不用担心大唐生气,大家都喜欢和他说笑。
大唐容易相处,属于那种“自来熟”型的人,所以大唐人缘非常好。
乡镇招待所没有电视机,春生和大唐俩个人躺在床上大眼望小眼,各想各的心事。
也许太无聊,大唐突然对春生说:“我说两句‘流言’,你听不听?”
“你说吧,”春生望着大唐,“我听呢!”
大唐笑着说:“躺下来像桅子,旁过来吹笛子,趴下来戳席子,走起路来,打伞拉旗子。”
“以前好像听说过。”春生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在想,想不到大唐居然还是个“闷**色”。
大唐见自己的说“流言”没有达到预期的“笑”果,有点不心甘,接着又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情节春生完全忘了,只记得大唐讲到最后,竟然吟起诗来:
“天作棋盘星作子,
地为瑶琴水为弦。”
大唐太有才了!春生不得不对大唐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不排除大唐有卖弄炫耀的心理成分,其实大唐这样的人,在他们这一批高中生当中,既不算最聪明,也不算最活跃。大唐并不是夸夸其谈,抢话多说,口才很好的人。
他们这批人真是藏龙卧虎,许多年以后,不少人成为百万富翁,企业家。
=================
其时,正是乡镇企业风起云涌,日新月异,高速发展,最鼎盛的时候,春生所进的引江电机厂也是如此。电机厂顾名思义,就是生产电动机。引江电机厂最初是由60年代城市下放人员创办,当时生产出来的JO2系列电动机到80年代已经过时,面临淘汰,快销不出去了。由于下放人员早已回城,剩下的全是清一色农民组成的草台班底,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新产品Y系列电动机一时又开发不出来,产销脱节。就在产品“青黄不接”,工厂面临关门停产的危急关头,时任供销科长朱祥,以他多年搞销销的经验向厂部提出了一条让电机厂起死回生的建议——生产柴油发电机组。
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是城乡一窝蜂办企业,粗放型经济,重复性建设,遍地开花,到处都是。国家经济明显过热,改革开放有些失控。这也使国家原本就供应不足的电力更加紧张,新建电网又一时无法完成。所以要办企业就必须先买发电机组。
厂部经过调研,一致认为朱祥的建议是个好主意,决定改行转产柴油发电机组。船小好调头,加上乡镇企业的体制与管理本身就非常灵活——以销定产,什么好销生产什么。
柴油发电机组主要由柴油机和发电机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柴油机带动发电机来发电。乡镇企业要想生产全套柴油发电机组谈何容易?简直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不要说一个连新式电动机都开发不出来的乡镇企业不具备生产柴油发电机组的技术能力,就是很多单独生产发电机或柴油机的国营大企业都很难做到。
可就是这样一批胆大妄为而又聪明绝顶的农民,他们不但敢想敢做,而且能够做成功,发大财。所谓生产柴油发电机组,说白了其实很简单。他们既不生产发电机,也不生产柴油机,他们只是从发电机厂买来发电机,再从柴油机厂买来柴油机,然后再用槽钢焊一个机脚